国名:智利共和国 (Republic of Chile)
国旗:由蓝、白、红三色构成。靠旗杆一边上方的旗角为蓝色正方形,其中央绘有一颗白色五角星。旗地由白、红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白色在上,红色在下。白色部分等于红色部分的三分之二。 红色象征为了智利的独立和自由, 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军的统治,在兰卡瓜英勇牺性的烈士鲜血。白色象征安第斯山高峰的白雪。蓝色象征海洋。
国徽:盾面来自国旗图案。盾徽左侧是安第斯鹿,右侧是美洲大兀鹰,上方是与国旗颜色相同的美洲驼鸟羽毛。底部的智利国花“戈比爱”野百合花是独立自由的象征。绶带用西班牙文写着“依靠公理和武力进行斗争”。
国树:阿劳乌卡利亚松。是世界稀有树种。有“黑色金字塔”之称。
国花:“戈比爱”野百合花(柯碧韦)是喇叭藤科植物。花红色,偶尔也开白花,长度3—4寸,花瓣坚挺好像涂蜡。结椒形小果。花开藤上,藤攀缘在树干上。以智利南方多见。
国石:青金石
国舞:昆卡
独立日:9月18日(1810年)
国庆日:9月18日(1810年)
国家政要: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 (Michelle Bachelet),2006年1月当选,成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智利前军政府领导人皮诺切特
自然地理:面积75662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625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73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东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约占全境东西宽度的1/3;西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大部分地带沿海岸伸展,向南入海,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中部是由冲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气候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段: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中段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南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人口: 1609.34万(2004年),城市人口占86.6%。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20%,印第安人4.6%,其他2%。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使用马普切语。15岁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占69.9%,15.14%的人信奉福音教。
首都:圣地亚哥 (Santiago) ,位于智利中部,人口646.53万(2004年)。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大区,下设50个省和341个市。各大区名称如下:塔拉帕卡,安托法加斯塔,阿塔卡马,科金博,瓦尔帕莱索,解放者奥希金斯将军,马乌莱,比奥比奥,阿劳卡尼亚,洛斯·拉戈斯,伊瓦涅斯将军的艾森,麦哲伦,圣地亚哥首都区。
简史: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6世纪初以前属于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侵入智利北部。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后,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并受其统治近300年。1810年9月18日,智利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1817年2月与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2月12日正式宣布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
宪法:2005年9月,智利颁布宪法新文本,正式取代了皮诺切特军政府时期颁布的宪法文本,这是智利对完善本国民主制度所实现的重大改革承诺和历史性步骤。新宪法对1980年宪法作了58处实质性修改。共和国总统任期由6年减至4年,取消议会中终身参议员和指定参议员的设置,所有参议员与众议员一样均由民主选举产生。此外,修改后的宪法赋予共和国总统对军队和警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指挥权,规定总统有权撤换武装部队各军种和警察部队的总司令,改变过去宪法中关于这些职务不可罢免的限制。国家安全委员会不再可以跨越总统的权力,而使之转变成为隶属总统领导下的国家安全顾问机构。
经济: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已探明的铜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五大渔业国。工矿业是智国民经济的命脉。耕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全国森林覆盖面积1564.9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8%。主要林产品为木材、纸浆、纸张等。
新闻出版:全国有报社87家。主要报纸有《信使报》,1827年创刊;《民族报》,1980年创刊;《三点钟报》,1950年创刊;《二点钟报》(晚报),1931年创刊;《最后消息报》,1902年创刊;主要杂志有《事件》,1971年创刊;《新情况》,1976年创刊;《今日》,1977年创刊。主要通讯社为环球通讯社。全国有电台1095家,主要有国家电台、合作电视台、波塔莱斯电台、农业电台和矿业电台。电视台9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电视台(7台)、智利大学电视台(11台)、天主教大学电视台(13台)、大视野电视台(9台)和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电视台(5台)。
文化艺术:是拉美文化艺术水准较高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图书馆1999家,总藏书量为1790.7万册。有电影院260家。首都圣地亚哥是全国文化活动中心,有25个美术馆。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南美洲作家。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智利的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东南部,以神秘巨像名闻遐迩。岛上有600多尊面对大海的古代巨大半身石雕像。1996年2月,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外交政策,遵循不干涉内政和人民自决的原则。
与中国关系: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智利也是最早同中国完成入世谈判的拉美国家。1970年中智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2001年,江泽民主席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与拉戈斯总统就发展两国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