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法律顾问   |   知识产权    |    诉讼仲裁    |   国际贸易    |    外商投资    |   境外投资   |    涉外婚姻    |    投资移民    |    联系我们

申琳昌律师,高级合伙人

上海普若律师事务所

17701602717

attorneys.sh@gmail.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707号25楼

Shanghai-Attorney

 
跨国投资研究
把握机遇 规避风险——积极审慎开拓非洲市场
发布日期:2007-06-28 20:35:26
 


 

   
 
 
 
 
把握机遇  规避风险
——积极审慎开拓非洲市场

    2006年11月3-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八国。新形势下中非的务实合作全面发展,以"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为核心特征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逐步建立。当前,正是中非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历史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非洲市场正逢其时。


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近况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之初,中非贸易额仅106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398亿美元,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长期以来,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选择之一,截至2005年末,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其他重点国家的协定商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对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此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人员交流、医疗卫生、金融、旅游、文化、科技和环保领域的合作也不断跃上新台阶。
    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的承保情况来看,截至2006年末,短期保险(一年及以内)项下,中国信保为我国企业向非洲48个国家总计18.5亿美元的商品出口提供了保险支持;中长期保险项下,中国信保为我国企业向非洲13个国家总计34.6亿美元的资本货物出口提供了保险支持;海外投资保险项下,中国信保为我国企业向非洲7国总计6.3亿美元的投资提供了保险支持。其中,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
                                 

非洲区域经济近况和整体风险评价
    国际工程承包历来被认为是一项“风险事业”,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局势、对外关系、经济状况、政策法律、外汇管理、自然条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国际工程承包不可避免地与风险时时相伴。由此,对目标市场的全面认识、深入分析,以及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撒哈拉沙漠以北非洲的居民主要属白色人种的阿拉伯民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才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黑非洲”,因此,国际组织和机构在研究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时,倾向于将北非国家纳入中东地区的研究范畴。本文的区域经济近况和整体风险评价部分也遵循此惯例,研究对象为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非洲的区域经济近况
    非洲经济基础薄弱,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非洲一直是世界上贫困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联合国确认的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占有34个;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全球40个重债穷国中,33个地处非洲。长久以来,非洲的经济结构单一,大多数国家经济倚重于“靠天吃饭”的农业和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周期性的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对其经济表现影响显著。
    近年,非洲经济进入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持续增长通道。2006年,地区GDP增长率连续第三年超过5%,达到5.2%。2007年,如果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得以恢复,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的新油田投入生产,非洲的GDP增长有望进一步攀升到6%以上。非洲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为非洲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国际市场对非洲初级产品需求增加,初级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商品出口带来的外汇流入有力拉动了内需和消费增长。目前,非洲原油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10%以上,有色金属、咖啡和茶叶等产品的出口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商品进口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商品贸易顺差仍保持逐年扩大。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为非洲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在国际经济与金融组织的帮助下,非洲各国政府在财政、货币和汇率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国民经济基础有所加强,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非洲非石油输出国家在油价高位运行的冲击下,通过一系列相对合理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仍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且财政收支状况也未出现明显恶化。
    第三,和平与稳定的发展趋势为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提供了保障。近年,基于民心所向,加之内外多重压力,非洲大陆出现摒弃暴力、寻求和平的良好势头,“由乱转治”的发展趋势显著改善了非洲地区整体投资环境,同时,战乱国家的战后重建也创造出大量的投资需求。上世纪末,非洲地区每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只有数十亿美元,2004年上升到180亿美元,2005年则高达300亿美元。以外国直接投资占地区GDP的比重计,非洲已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水平最高的地区。
    第四,持续的减债和外援减轻了非洲经济发展的负担。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普遍对非洲进行债务减免和债务重组的举措下,非洲外债负担大大减轻。外债总额在GDP中的占比逐年大幅下降,2006年外债总额/GDP仅为18.4%;偿债率水平也降到5%以下,远低于20%的国际安全警戒水平。另一方面,持续的外援和减债也充实了非洲的外汇储备。2006年,非洲除黄金外的外汇储备达到952.6亿美元,国际储备可以满足6个月以上的进口付汇需求,已明显高出3个月的国际安全参考标准。
二、非洲整体风险评价
    1.政治风险评价
    尽管非洲出现了“由乱转治”的发展趋势,但整体政局仍然比较动荡,战争、内乱和社会暴力事件尚不能完全平息。未来一段时期内,非洲地区政治风险仍将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动乱已严重影响到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科特迪瓦危机持续不断,和平与民族和解进程依然受到阻碍;乍得政府军和叛军武斗局势紧张,总统代比的再次当选被普遍置疑;刚果(金)首次民主选举前暴力事件不断,两轮投票的过程及选举结果的确定均经历了武装冲突;索马里战火近十个国家卷入,已威胁到整个东部非洲的地区安全……
    由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不是长期自然发展形成的民族国家,而是欧洲殖民主义统治的产物,稳固统一的国家意识未在非洲地区普遍形成,对部族和宗教的认同往往更胜于对国家的认同,这已成为非洲各国内部政治矛盾和国家间暴力冲突难以消除的根源。非洲国家大多建国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民主政权建立时间有限,冷战后推行西方民主标准,相对先进的上层政治制度缺乏与之适应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基础,造成了其政治制度发展相对“超前”、基本支撑力量不足、稳定性较差的尴尬局面。
    2.经济风险评价
    目前,非洲的整体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都相对单一,经济体系比较脆弱,对重大风险因素的消化和缓冲能力有限,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系统性风险较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价格波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欧元币值走高、信贷条件恶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变化等因素均会对非洲经济表现造成直接影响。此外,由于非洲的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滞后,传染疾病的爆发和流行也会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造成重大打击。
    长远来看,目前部分国家过于倚重矿产与能源行业的发展模式将损害其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矿产与能源行业的过度膨胀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从其它行业流出;同时,能源产品的国际价格走高带来大量贸易顺差,推动本币升值,进一步削弱其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导致其比较优势消失殆尽。一旦矿产与能源行业的周期性繁荣结束,经济发展将因缺乏支柱型产业而面临崩溃。
    3.环境风险评价
    其一,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运输、通信、电力、供水等方面资源紧张;其二,非洲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与贪污腐败,大大提高了商业运作的隐性成本,根据国际权威机构“透明国际”2006年对各国政府腐败情况的最新评估结果,仅有8个非洲国家位列全球腐败排名的前1/2,其余国家均在后1/2中(排名越靠前腐败程度越低);其三,非洲国家政府管治水平总体比较落后,行政效率低下;其四,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法律体系有待健全,法律执行力有待加强。
三、重点市场突出风险解析
    1.尼日利亚社会风险解析
    尼日利亚是中国企业开展业务较多的非洲国家,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自然条件优越,石油资源丰富,市场规模较大,但整体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在政治、社会、经济与金融等基本方面均有显著的风险点。近来,尼日利亚社会风险更加引人关注。
    2007年1月5日和2007年1月25日先后发生的两起中国工人尼日利亚遇袭绑架事件令尼日利亚的社会风险骤然凸显。据粗略统计,2006年全年,至少有178名外国人在尼日利亚遭到武装分子绑架。尼日利亚以抢劫、绑架等恶性犯罪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安全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1)种族宗教问题错综交织,频繁引发暴力冲突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民族和宗教构成极为复杂。全国共有大小民族373个,缺少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主体民族,亦不具备占绝对多数的主体宗教,种族宗教问题错综交织。此外,尼日利亚北部豪萨—富拉尼族占有政治权力的优势,石油等主要经济资源则分布于伊博族等少数部族聚居的南方,经济资源分布格局与政治权力分布格局的错位也导致了国内严重的民族分裂和纷争。
    (2)有组织持械犯罪猖獗,严重威胁社会安全
    尼日利亚有大量武器散落民间,武器来源渠道广泛、获取相对容易。武器泛滥、法制不力,加之高度贫困,导致尼日利亚持枪团伙抢劫暴力案件层出不穷,公路附近、边远地区和边境地区是此类案件的重灾区。尼日利亚还是全球海上犯罪案件第三高发水域,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特别是在拉各斯海港和尼日尔三角洲地区进出的游船和货船更容易遭到非法军事武装洗劫。
    (3)劳资关系、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极易引发社会动荡
    尼日利亚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政府长期拖欠公务员工资和退休金;国内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货币购买力贬损较大;加之尼日利亚工会势力强大,罢工频繁。由此,尼日利亚因劳资关系紧张而爆发的大规模罢工游行时有发生,并可能进一步演变成地区性暴乱,进而造成人员伤亡。
    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对石油出口相当倚重,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就业严重不足。目前,尼日利亚失业率高达50%。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匪徒横行,谋财害命的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同时,国家财力不足造成警察素质不高、装备欠缺等问题,国内强力部门打击犯罪的能力较弱,安全保障能力短期内无法得到明显改观。
    尼日利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石油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基本掌握在少数特权阶层手中,70%的人口日平均生活消费低于1美元。贫富两极分化导致尼日利亚民怨高涨,加剧了社会动荡。
    (4)贪污腐败根深蒂固,制约政府管治水平
    尼日利亚官僚体系中的贪污腐败痼疾已经成为诱发社会风险的深层因素之一。政府高层以权谋私,聚敛财富;行政机构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利益驱使下的行贿索贿、甚至官贼勾结……尼日利亚从上至下的腐败问题导致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意愿都比较脆弱,并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国内的政局动荡以及贫富悬殊、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的滋生。根据“透明国际”2006年的最新评估结果,尼日利亚的腐败指数全球排名倒数第18位。
    总体而言,尼日利亚国内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紧张状况广泛存在,且时常演变为局部暴力冲突。现政府面临着因地域、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导致的严重社会分裂,在经济差距和政权争夺中社会分裂又被进一步放大。由于尼日利亚“完全西化”的政治制度构建尚不成熟,且与基本国情存在脱节,加之西非地区整体局势脆弱,尼日利亚国内暴力事件乃至局部社会动乱爆发的危险将长期存在。
    2.安哥拉主权风险解析
    自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安哥拉政局稳定性有所加强、经济表现不断好转,多斯桑托斯总统的政权日益巩固。2008和2009年,安哥拉将举行议会大选与总统大选。目前,执政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仍保持着相对明显的竞争优势,有望在“两选”中取得全胜。石油和钻石行业支撑了近年GDP的强劲增长和经常账户的大量盈余。2006年,安哥拉外汇储备估计达到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主权债务的偿付能力大为提高。不过,迄今为止,安哥拉的主权风险仍然较高,除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下挫重伤经济和外汇流入外,导致主权债务不能得到偿付的风险因素主要还包括:
    (1)石油基金管理不善
    作为安哥拉的经济支柱,石油产业贡献了其GDP的65%和出口收入的95%,由于近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一路走高,安哥拉石油基金来源充足,并成为安哥拉政府偿付能力的重要保证。政府能否妥善、透明、严格地管理和使用石油基金是其能否履约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2)以石油为担保不当举债
    安哥拉政府的管治水平低下和缺乏透明度屡遭诟病,经济改革计划尚未与IMF达成一致意见,因此,目前的外债结构中双边和多边优惠贷款规模相当小。与此同时,为推动战后重建,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哥拉政府以石油为担保筹措了大量的非优惠信贷。以石油为担保盲目举债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外债规模失控,进而加大出现主权倒债危机的可能。
    (3)债务重组的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大规模债务减免或重组后,债务国很容易形成依赖或惯性,过分期待剩余债务或新举借债务同样会被免除,由此产生偿付意愿方面的道德风险。1989年,巴黎俱乐部曾对安哥拉进行过债务重组。此后,安哥拉仍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以此类方式削减负担,只是因内战、政府效率、腐败等问题而受阻。目前,我国尚不是巴黎俱乐部成员国,但仍要受"对等原则"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债权将长期面临免除、重组或缩减的潜在要求,债权回收的难度可能加大。
                                    

中国信保的风险防范建议
    总体而言,非洲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于中国企业与资本而言,当前的机遇更是大过风险。只要企业立足自身经验积累,坚持积极且审慎的态度,时刻树立风险规避意识,有效设置风险控制环节,稳妥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非洲市场的“风险”未必会成为“危险”。
    一、了解市场,充分识别风险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入非洲”进行市场开拓,首要的课题是充分认识、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准确定位和综合权衡面临的风险与机遇。重视资信调查,审慎选择交易方,理性测算成本与收益,作好商业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客观评估、科学决策。
    二、立足自我,合理承担风险
    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相生,任何收益究其本质都是承担风险的回报。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追求业务拓展时应立足自身抵御和消化风险的能力,结合企业发展目标,确定风险偏好,选择承担与预期收益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风险。既不能盲目贪多求大,也无须过于谨小慎微。
    三、完善制度,尽量防范风险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企业内部应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其一,只有风险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证任何市场开拓行为均经过了充分论证和审慎决策;其二,只有风险管理制度化才能督促企业逐步培养起技术力量和研究人员,同时明确自上而下的责任归属;其三,只有风险管理制度化才能规范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环节,通过合理分工清晰暴露业务各阶段的风险点,并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其四,只有风险管理制度化才能减少企业发展中的短视行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稳健经营服务。
    四、借助外力,善于转移风险
    企业对于风险的处理可以千差万别,由此对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也相去甚远。如,承包商可以通过增加投标报价、争取合理甚至优惠的合同条款来降低风险,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提高报价会对中标概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分包和转包的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但利润也将随之相应分割并转移;企业可以在某些风险确定发生后终止合同,撤走设备,及时减损止损,但沉没成本已经无法收回;企业也可以选择向保险公司投保,在成本锁定的情况下转移风险……  市场分工,各有所长,企业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应借力打力,整合利用外来资源,与具有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机构充分合作,以最优的业务拓展模式促进自身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出口信用保险是唯一被WTO允许的出口支持和保障手段,各经济强国都用此开拓新兴市场,开发国外资源,保障本国企业的收益和收汇安全。出口信用保险具有衔接保险、外贸、融资的特点,是国家外经贸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直接参与一些重大外交、外经项目运作。凭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的最终风险保障,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更大胆地开拓新市场;凭借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保障功能,企业可以大大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解决出口融资困难;凭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识别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和加强;凭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的倾斜性保险政策,重点行业和重点市场的相关业务将得以大力推动和优先发展。
    中国信保是我国惟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公司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风险保障,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中国信保的产品和服务已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可以借力甚至倚重的重要风险管控工具,而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完善产品体系,在非洲乃至全球市场上,中国信保将一如既往与广大中国企业携手并肩、风雨同舟。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2007年第3期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国际合作 |  收费标准 |    期刊订阅 | 交换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涉外律师网 技术支持:扬州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