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国际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以及第三产业的日益发展和国际间经济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据资料统计,国际服务贸易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5%,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5%,远远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强劲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一方面将促使我国服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服务业进入国际服务市场提供了机遇。
传统市场上的有形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相互分离的,生产者可以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独立地生产产品,为在适当地点与时间销售其产品,生产者可以运输和储存其产品。但服务产品有其特殊性,它不能被移动和储存,其生产和消费不能分离,只有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时,才能被生产和消费,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只能同时同地发生。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服务企业不能像制造业一样,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因此,面对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我国服务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守住国内市场,而且要积极主动“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社会,而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也在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过渡,低收入国家则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经济服务化是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迅猛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逐渐成为多数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世界市场的竞争也相应地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诸如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上升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它们的发展状况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源获得了更有效的传播途径,从而使服务贸易对一国物质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日趋重要,对一国国际收支、就业、贸易、国际竞争力等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与规模越来越制约一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日益构成一国的竞争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提升我国服务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服务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1.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偏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规模有所扩大。一方面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大幅上升。1980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1.4%,而2003年为33.2%,上升了11.8个百分点;1980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仅为13.1%,而第一产业则高达68.7%,到200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上升为29.3%,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则下降为49.1%。
但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一方面,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低,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8885.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为60-75%,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为45-55%。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2180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
2.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服务业的结构有所改善。服务业不再仅局限于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和仓储等行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增长较快。1995年上述三个行业的产值占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8%、8.6%和6.3%,2003年则分别为7.5%、14.1%和10.9%。
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在我国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社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而农业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较低。1995年到2003年,农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一直在0.7%左右,地质勘探水利管理则在1.1%徘徊,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在1.8%上下。2003年金融保险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虽为14%,但与1995年的19.4%相比,下降了5.4个百分点,这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相背离的。
3.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利用产业贸易竞争指数,可对我国服务业总体及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所谓产业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表示一国某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产业贸易竞争指数=(产业出口额-产业进口额)/(产业出口额+产业进口额)
产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小于0时,说明竞争力弱,指数越趋近于-1,其竞争力越弱。
我国1999-2003年服务业总体的TC指数均小于0,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弱。从行业来看,1999-2003年间只有旅游业的TC指数均大于0,但其反映的优势很弱小;一直依靠国家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通讯服务业,其TC指数在2001年为负数,其后虽转为正数,但其竞争力很弱;建筑业的TC指数2002年转为正数,但其竞争优势很小;金融服务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TC指数1999年为正数,而2002年则呈负数,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行业不具备竞争力。最令人担忧的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TC指数也呈负数状态,并且劣势越来越大。其余大部分项目四年中TC指数均为负值,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当低下,尤其是在保险、专利等高附加值服务行业。
二、推动服务业“走出去”的对策
1.发挥传统比较优势与培育信息比较优势并举
我国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这既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又是不足之处。由于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由于信息国际化的强化,发达国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联合以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达到在21世纪主导国际服务贸易主流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发挥传统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培育信息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就是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同时要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局部产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局部产业信息化比较优势的持续发展来形成未来的信息竞争优势,并用信息比较优势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信息含量方向发展。
2.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专有技术与人才的投入
首先,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制定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改善国内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第三,要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十分缺乏,这大大削弱了我国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必须重视服务行业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培养服务业的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开展“海外引智”工程,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境外企业中引进高级人才。
3.采取多种手段培育服务市场
首先,要改善服务供给。第一要打破国家对一些服务业如银行、保险、电讯等服务业的垄断,允许国内非公有制形式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或参与经营,鼓励国内民营资本涉足这些服务领域,并强化竞争机制。第二,要彻底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封闭模式,强化服务业的市场机制不断提高服务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第三,政府应不断激励各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人才更新,鼓励国内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其次,要刺激服务需求。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这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4.服务企业要尽快建立适应于跨国竞争的企业战略
第一,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重点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此同时,大力倡导企业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时转换经营业态。通过强化管理,以优质服务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第二,鼓励培育国内服务企业走规模经营发展道路。对服务企业而言,规模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大部分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企业的规模都小。因此,当前的急迫任务就是按市场原则进行产业整合,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发挥其服务手段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通过兼并、联合形成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5.树立现代服务业营销观念,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一国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要发展我国服务业,并提高其竞争力,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对服务营销的重视将是今后服务企业开拓市场、增加利润的前提,对于营销观念还较为落后的我国服务企业而言,在今后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转变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商务部 研究院 《国际经济合作》 2005年 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