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经济振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了未来3年内中方对非八项经贸政策措施。商务部高度重视对非举措后续落实工作,2006年底即派出5个工作组赴非协调后续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非援助规模。今后三年内对非洲国家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规模将增加一倍,并努力加大赠与成分,援建更多的社会、文化和公益项目,使非洲国家和人民切实受益。
中国将在今后三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主要用于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型机电设备、建立生产性企业等,以推动双方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为支持非盟的工作,中国将为非盟无偿援建一座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可满足举办国际会议要求的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根据10月份考察及与非盟方面协商结果,拟援建会议中心规模约为5万平方米,功能配置包括会议厅、办公用房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拟于2010年竣工并对外移交。
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及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方有关部门已对相关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对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33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其截至2005年底168笔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拟于2007年底前与受援国办理完免债协议。
中国将在今后三年加强与非洲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医疗、社会发展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目前,已分项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实施方案,并启动相关工作,一些事项取得重要进展。
关于人才培训。今后将更加注重对非洲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培训对象以政府中高级官员和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主,增加青年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培训人数。培训内容立足于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脱贫减困,保进社会文化发展。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其中对于农业、疟疾防治等专业技术人员,将利用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疟疾防治示范中心,就地组织培训。
关于农业合作。初步计划3年内向34个非洲国家派遣100名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职级的高级农业技术专家,每个国家各派1组,分别由2-4名专家组成,主要帮助受援国政府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改良种子,传授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现场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
援建农业示范中心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办公室、实验室、种子库、农作物水产畜牧种苗培育和培植养殖圃(池、棚)、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水产畜牧养殖示范基地。提供必要数量的农用物资。同时,向中心派遣必要数量的农业技术专家。负责现场进行集中技术培训,推广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当地人员学习掌握育苗、种植(养殖)、管理、加工等农业生产技术。
关于援建医院。优先考虑为医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非洲国家援建医院,除土建外,另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根据当地需要,援建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规模在100-150床位间。
关于抗疟援助。计划向疟疾疫情较重的33个非洲国家提供抗疟药品,重点提供复方抗疟药品。依托非方现有医疗机构,设立“中国疟疾防治中心”。中方向抗疟中心无偿提供必要的疟疾诊疗设备,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青蒿素药品,同时派遣短期疟疾防治专家小组,负责传授治疗经验,临床治疗指导和指导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等药品,以及现场培训当地医护人员。
关于派遣志愿者。2007年计划向非洲国家派遣100名援外青年志愿者,今后3年内派出300名志愿者。将派遣国别由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英语国家逐步向法语国家扩展。志愿服务内容除传统医学、农业技术、中文教育、体育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外,逐步向多样化发展。
关于援建农村学校。原则上为每个非洲国家援助2所农村学校,以援建农村小学校为主,每所学校可容纳300名学生。100所农村学校拟分两批实施,每批各50所,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完成考察和设计,第二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施工完毕。2009年底前所有学校全部建成,提供教学设备项目于2007年完成供货。
此外,在设立中非投资基金、扩大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商品范围、在非洲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方面,相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