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新华网 文章类型: 转载 内容分类: 新闻
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深入讨论了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南呼吁,充分认识中国海外投资风险,从制度层面构建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他说:“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正在加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经营亏损、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比较突出,这说明了及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的第15个年头。今天,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逆势前行,同时也在直面新的困惑。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433亿和777亿这两个数字,也出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温家宝给予的评价是“逆势上扬”。
之所以称其为“逆势上扬”,是因为上述成绩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使诸多发达国家资金短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这正好为一手有资金一手有技术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良机。
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对媒体表示,中国企业的确应在全球经济还未完全复苏的时候率先“走出去”创造价值。“这时候走出去既可以拉别人一把,也可以极大地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商务部同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3407亿美元,签订合同额5603亿美元。简单对比上述几组数字就不难发现,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业务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井喷式发展。
“走出去”的步子近年来加快了,但事实上,这条路中国企业走得并不平稳。
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四面出击展开海外并购,但中外企业真正实现成功整合的例子寥寥无几。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今年两会开幕前高调向媒体公布了他将提交的《关于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建议》,矛头直指部分企业的盲目行动。他透露,仅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巨大。
宗庆后坦言,多数并购失败是因为中方企业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且在经营理念上与当地存在差异。他在建议中分析说,有些企业本身国际化经营水平低,尚未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能力与实力,因而陷入并购泥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在宗庆后看来,除了个别企业盲目进行“抄底式收购”外,央企在外遭遇并购挫折也是一大困境,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常将央企与中国政府挂钩。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在不少非洲国家,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与对象国的当地环境较难融合,中方人员与当地雇员、合作伙伴或客户沟通交流不畅,也是目前令中国企业倍感头疼的问题。
据一位大型国企驻外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中国企业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反倒是与中国国内同行的竞争。很多大型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不顾企业特长,盲目参与竞争,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资源浪费。
对于近期“走出去”道路上的困局,宗庆后给出的建议包括企业应注意风险防范、方式上实现多样化、国家鼓励央企和民企携手合作、放开投资主体等。
编辑:上海涉外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