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环境

德国概况

1970-01-01 08:33:27

 
 

  【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面积】357021平方公里(2006年12月31日)。

  【人口】8231万(2006年12月31日)。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佛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有728.9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约5300万人信奉基督教,其中2600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600万人信奉基督教新教,90万人信奉东正教。

  【首都】柏林(Berlin),人口339.5万(2006年12月31日),年平均气温约8.6℃。

  【国家元首】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2004年7月1日就任,任期5年。

  【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在3月21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26日。

  【简况】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长2389公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治】2006年,默克尔总理领导大联合政府以“小步走”方式积极推进各项经济社会改革,并初见成效。推动通过联邦制改革法案,制定《税收改革法》,将增值税税率从16%提高至19%,高薪者所得税由42%提高至45%,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将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交议会审议。此外,德政府对禽流感疫情、东部水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反应及时,处理得当,并全力支持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德国际形象,展现了较强的执政能力。

  政党格局保持稳定。联合执政的联盟党和社民党总体保持团结与合作,在莱法、巴符、萨安、梅前、柏林五次州选中,两党主导有关州议会、政府的格局未变。高举“反对党”旗帜的自民党和绿党民意支持率和党员人数有所上升。

  德经济摆脱了多年停滞的疲态,呈现稳步、强劲的复苏势头。国内生产总值23027亿欧元,同比增长2.7%,为六年来最高。出口总额达8960亿欧元,连续四年成为世界出口冠军。就业形势好转,失业率下降。年平均失业人口343万,失业率8.1%。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7%,五年来首次达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标准。

  社会治安总体良好,但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德全年未发生重大治安事件,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安全措施有力,受到各方好评。受就业、医疗、养老等改革措施影响,罢工、抗议及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排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极右势力犯罪案件上升。

  【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2006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法案,采取“以权力换权力”的办法,重新调整和明确了联邦与各联邦州的管辖权限,将部分立法权下放到联邦州,同时减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联邦参议院的立法参与权和审批权,从而提高了政府决策能力和立法效率。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本届(第16届)联邦议院于2005年10月18日组成,共有614席。各党席位分配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226席,社民党222席,自民党61席,左翼党54席,联盟90/绿党51席。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并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至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9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 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现任议长为哈拉特•林斯多夫(Harald Ringstorff,梅前州州长,社民党),2006年1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07年10月31日。

  【政府】现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2005年11月22日组成。基民盟主席默克尔(Angela Merkel)任总理。其他政府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社会和劳动部长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社民党),总理府部长德梅齐埃 (Thomas de Maiziere,基民盟),内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国防部长容(Franz Josef Jung,基民盟), 经济和技术部长格洛斯(Michael Glos,基社盟),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社民党),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社民党),司法部长居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女,社民党),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长蒂芬泽(Wolfgang Tiefensee,社民党),卫生部长施密特(Ulla Schmidt,女,社民党),经济合作和发展部长维克佐雷克-措伊尔(Heidemarie Wieczorek-Zeul,女,社民党),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基社盟),教育和研究部长沙万(Annette Schavan,女,基民盟),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部长冯德尔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基民盟),环境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社民党)等。

  【行政区划】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552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司法机构】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现任院长汉斯•约尔根•帕皮尔(Prof.Dr.Hans-Jürgen Papier),2002年4月10日就任。

  此外还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等。

  各级法院相应设有检察机关,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现任联邦检察长莫尼卡•哈尔穆斯(Monika Harms,女),2006年6月1日就任。

  【政党】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现有党员约55.1万人,党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女)。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10月13日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现有党员约17.4万人。现任党主席埃德蒙特•施托伊伯(Edmund Stoiber)2007年1月宣布将于9月底辞去主席职务。

  (3)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主要执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约55.8万党员,党主席库特•贝克(Kurt Beck)。

  (4)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最大在野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约6.5万人,党主席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

  (5)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简称左翼党。在野党。原名民社党,前身是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1989年12月改名民社党,2005年7月17日改为现名。现有党员约6.2万人,党主席洛塔•毕斯基(Lothar Bisky)。

  (6)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约4.5万人,党主席克劳迪娅•罗特 (Claudia Roth,女)和莱恩哈特•比蒂科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

  (7)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目前党员约4500多人,主席海因茨•施蒂尔(Heinz Steher)。

  【重要人物】霍斯特•克勒,联邦总统,1943年2月22日出生。图宾根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曾在联邦经济部、石荷州州长办公室任职,1990年任联邦财政部国务秘书,1993年任德国储蓄与汇划银行联合会主席。1998年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2000年3月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2004年7月就任总统。已婚,有一子一女。

  安格拉•默克尔,联邦总理,1954年7月生于汉堡。物理学博士。1978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联邦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年至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部长。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盟总书记。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已婚。

  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三,连续四年保持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地位。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3027亿欧元,同比增长2.7%,为六年来最高。外贸总额为16275亿欧元,其中出口8960亿欧元,增长14%,进口7315亿欧元,增长16.5%,盈余1645亿欧元。政府开支增加1.7%,企业资本投资增加5.3%,私人消费支出增加2%。通胀率和失业率分别为1.7%和8.1%。全年财政收入4830亿欧元,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7%,五年来首次达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标准。

  2006年德国经济主要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3027亿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7%。

  外贸总额:16275亿欧元。

  出口总额:8960亿欧元。

  进口总额:7315亿欧元。

  失业率:8.1%。

  (资料主要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资源】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为111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水域占2%。

  【工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含建筑业)6023.1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8%。工业就业人数约1003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5.9%。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农牧业】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05年共有农业用地1702.8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94.9万公顷。2005年农林渔业产值为178.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9%。农业就业人口85.3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2%。2005年有农业企业39.6万个,以中小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43.1公顷。

  近几年德国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3    2004    2005

  谷物              3995    5110    4598

  马铃薯             981    1304    1162

  甜菜              2679    2716    2529

  水果               109     130    113

  葡萄酒(亿升)      8.11    10.01   9.15

  蔬菜               281     287     269

  猪存栏数(万头)     2649.5  2685.8  2698.9

  牛存栏数(万头)     1338.6  1303.5  1291.9

  羊存栏数(万头)      269.7   258.4

  牛奶               2853.3  2824.5

  鸡蛋(百万个)        9374    9220    9252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服务业】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2005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79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1.9%。

  近几年德国服务业产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3     2004     2005

  服务业总产值      13873.5 14000.3 14092.5

  商业、饭店业、交通  3553.4 3599.3  3664.2

  金融、租赁、企业服务 6028.9 5853.7  5904.0

  其他公共及私人服务   4291.2  4547.3  4524.3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65.2%   63.2%   62.7%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德国旅游,2005年旅游过夜人次共3.44亿,其中国内游客入住约2.96亿人次,外国游客约0.48亿人次。2005年德国有各种旅馆5.29万家,床位252.2万个。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石宫,德累斯顿画廊等。

  (资料主要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交通运输】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2004年,德国货运总量36.78亿吨,其中公路运输总量27.67亿吨,铁路3.1亿吨,内河2.36亿吨,海运2.68亿吨,管道9380万吨,航空270万吨。客运总量112.73亿人次,其中铁路20.90亿人次,公路90.47亿人次,航空1.36亿人次。

  铁路:2003年铁路总长4.38万公里;有机车14463辆,客运车厢12269节,货运车皮约16.4万节(包括铁路自有及租用车皮);2004年客运量20.90亿人次,货运量3.1亿吨,国内运量2.0亿吨,约864亿吨公里。

  公路:2005年各类公路总长约4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万公里,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第四。2005年全国注册机动车共5451.97万辆,其中小轿车4537.55万辆,卡车257.21万辆。公路货运量为27.67亿吨,国内货运量26.25亿吨,3037亿吨公里;客运量为90.47亿人次(包括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

  水运:2005年,德国拥有远洋商船603艘,总吨位1150万吨,货运量2.68亿吨,年全国海港吞吐量为2.64亿吨,其中汉堡港区吞吐量分别为1.26亿吨。2004年内河航道总长7472公里,可运营船舶3616艘,货运总量2.359亿吨。国内货运量552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2.67亿吨。

  民航:民航运输业发达。2004年共有各类民航企业119家,各种飞机8285架。2004年民航客运量1.36亿人次,货运量270万吨,其中国内货运量6.5万吨。法兰克福机场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2005年进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5220万人次和190万吨。

  管道:输油管道总长约2370公里,2004年输送原油9380万吨,国内输送量2280万吨,162亿吨公里。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财政金融】2005年德公共财政总赤字为780亿欧元,公共债务总额高达1447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7.7%%。2005年公共财政(包括联邦、州、市镇三级政府财政、欧盟分摊份额及社会保险)总收入9443.59亿欧元,总支出10013.14亿欧元。

  近三年联邦政府财政状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收入 2415.32 2338.02 2500.43

  支出 2807.06 2735.62 2814.83

  余额 -391.74 -397.6 -314.4

  (注:余额部分包括财政统计时的技术性误差)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2005年12月,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及黄金债权约合479.24亿欧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及特别提款权为45.49亿欧元,截止2005年12月,德国联邦银行的外汇储备为337.08亿欧元。

  德国主要银行:(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2005年底总资产额为3439亿欧元。(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达8200亿美元,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9920亿美元。(3)德累斯顿银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增持其股份到96%。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4614亿欧元。(4)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宣布进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5年底资产总额达4935亿欧元。(5)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5年底资产总额约为4449亿欧元。

  【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全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1986~1990年,德国的出口额曾为世界第一,从1991年起次于美国。2003年之后,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6年德国出口8960亿欧元,进口7315亿欧元,外贸盈余1645亿欧元。近几年来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年份 2004 2005 2006

  出口额 7315 7861 8960

  进口额 5754 6256 7315

  差额 1561 1605 1645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2006年同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亿欧元):

  国别 出口额 进口额

  法国 860.93 634.90

  美国 780.11 485.17

  英国 653.41 428.29

  意大利 599.71 403.26

  荷兰 558.77 605.19

  比利时 492.49 355.00

  奥地利 489.21 298.95

  西班牙 421.59 195.20

  瑞士 347.26 252.06

  中国 275.21 487.51

  (资料来源:联邦统计局)

  【对外投资】截至2004年底,德国在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5825.77亿欧元。2005年,德国在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方工业国家,为239.68亿欧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5.3%,在欧盟国家投资254.02亿欧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9.2%,在发展中国家投资127.26亿欧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34.7%。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对外援助】官方对外援助主要以财政合作(提供优惠贷款)和技术合作(免费派遣专家、提供设备及培训人员等)方式进行。2004年德官方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为60.6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0.28%,其中50.7%用于双边援助项目,最大的受援国依次是尼加拉瓜(2.50亿欧元)、中国(2.31亿欧元)、喀麦隆(1.90亿欧元),埃塞俄比亚(1.85亿欧元),塞尔维亚和黑山(1.54亿欧元),埃及(1.38亿欧元),坦桑尼亚(1.36亿欧元),印度(1.24亿欧元),民主刚果(1.23亿欧元),越南(1.20亿欧元)。双边发展援助为30.77亿欧元,亚洲及大洋洲7.92亿,占25.7%;非洲为11.27亿,占36.6%;中南美洲5.34亿,占17.4%;东南欧及前苏联地区1.34亿,占4.4%。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外国资本】截至2004年底,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额累计为5271.72亿欧元。2005年投资主要来自意大利(190.80亿欧元)、卢森堡(100.64亿欧元)、荷兰(78.95亿欧元)、匈牙利(33.65亿欧元)、瑞士(32.84亿欧元)。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商业、食品工业、化工等部门。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著名公司】(1)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Daimler-Chrysler AG),1998年由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主要生产各种车辆、飞机发动机和内燃机等。2005年公司雇员总数38.3万,年产汽车398万辆,总销售额1498亿欧元。董事长蔡澈(Dieter Zetsche)。通讯处:Daimler-Chrysler AG 70546 Stuttgart 。(2)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1847年成立,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气设备、电子元件等,2005年公司雇员总数46万,销售额754亿欧元,董事长柯菲德(Klaus Kleinfeld)。通讯处:Siemens AG 80333 Muenchen。(3)大众汽车股份公司(Volkswagen),成立于1938年,主要生产销售各式汽车、发动机和有关配件,2005年雇员总数34.49万,年产汽车522万辆,销售额为889.63亿欧元,现任董事长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通讯处:Volkswagen AG 38436 JuergenWolfsburg。(4)巴斯夫集团(BASF):又称巴登苯胺苏打公司,1865年建立,主要经营石油、化工产品和药品等,2005年公司雇员总数8.1万人,销售额427亿欧元,董事长于尔根•汉姆布莱希特(Hambrecht)。通讯处:BASF AG 67056 Ludwigshafen 。(5) 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 Group),成立于1890年,主要提供保险、风险管理咨询及投资理财服务,2005年公司雇员17.8万人,保费总收入1009亿欧元,年赢利为44亿欧元,董事长米夏埃尔•迪克曼(Michael Diekmann)。通讯处:ALLIANZ AG Koeniginstrasse D-80802 Muenchen。

  【人民生活】 2005年德国国民收入16850亿欧元,人均约20400欧元。工人平均月工资收入为2460欧元,每小时平均工资为15欧元。生活费用价格全年涨幅为1.6%。

  2004年,每100个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字如下:轿车75.5辆,移动电话72.1部,录像机69.7台,卫星电视接收器36.7部,有线电视接口54.0个,电脑63.6台,固定电话58.7部,冰箱73.9台。2004年共有医院2160所,病床53.13万张,平均每千人有病床6.4张;共有医生30.6万人,护理人员18202万人,平均每千人有医生3.7人。

  【军事】 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于1955年11月。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联邦安全委员会,联邦总理任主席。军队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现任总监沃尔夫冈•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2002年7月上任)。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9个月。2003年5月,德国公布新的《国防政策方针》,明确界定德军的最主要任务不再是国土防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和处理危机”,包括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要时可协助警方在国内执行反恐任务。2006年10月,德政府发表《德国安全政策与联邦国防军未来发展白皮书》,确定“预先防范”的安全战略思想,加快了军队转型进程,并加大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力度。

  德军现有25.66万人,其中陆军10.65万人,海军约1.89万人,空军约4.6万人,其余为技术服务人员等。2005年度国防预算为239亿欧元。北约在德国驻军中美国约7.3万人,英国1.67万人。德军目前参加海外维和行动的人数约为9052人。

  【文化教育】 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相当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2004年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的开支为919.10亿欧元,占财政总支出19.65%,国内生产总值4.22%。

  2004/2005年度德国著名高等学校情况如下:

  高等学校 建校年份 学生数 留学生数

  科隆大学 1388 46315 5599

  慕尼黑大学 1472 44865 7273

  明斯特大学 1780 37974 3135

  法兰克福大学 1914 34459 6391

  柏林自由大学 1948 35801 5215

  洪堡大学 1810 28816 5869

  柏林工业大学 1799 25352 5046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知识年鉴》)

  【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05年出版日报359种,2005年第二季度日报发行量2740万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2004年第四季度发行量为374万份,其它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南德意志报》,43.7万份;《法兰克福汇报》,37.7万份;《时代》周报,47.2万份;《世界报》,20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108.7万份。2004年有各类杂志近万种,总发行量12448万份;各种专业刊物约3600种,总发行量1545万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2004年第四季度发行量约100万份,《焦点》81万份。

  通讯社:(1)德意志新闻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德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其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的和750余家国外的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德新社通过卫星、电传等通讯手段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发稿,每天约发6万字,内容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99%。(2)德意志电讯社:1971年成立,总社在波恩,主要向国内报纸提供新闻稿,对外只用德文向瑞士、卢森堡发消息。德统一后,该社与前民德的德通社合并。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通讯社:福音教新闻社、体育新闻社、联合经济新闻社等。

  全国主要广播电台:(1)德国广播电台,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2)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此外还有11家州电台。

  全国主要电视台:(1)德国电视一台(ARD),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2)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另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如德国电视台的1 PLUS和私营电视台如SAT 1、RTL、PRO 7也拥有大量观众。

    【对外关系】 2006年,德外交继续保持积极进取态势。默克尔政府在欧盟政策、跨大西洋关系、大国关系以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表现活跃、务实,政策调整逐步到位,德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续有提升。当前对外政策的重点是: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大国携手致力于欧洲联合自强;恢复与美的紧密盟友关系,支持北约改革与转型,强调北约应成为欧美战略对话的主要场所;保持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德俄能源合作;继续利用地缘和政经优势,保持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维持传统影响力;加强对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借重;向非洲、拉美地区推广自身政经模式和西方价值观,推销商品,占领市场,扩大影响;继续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基本外交政策】 欧盟建设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是德外交政策两大支柱。德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责任,成为欧洲及全球范围内有行动能力、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主张建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合作体系,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公正发展,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在21世纪面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失败国家等非传统和非对称威胁,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南北差距不断加大,贫困问题严重,人口膨胀、非法移民、气候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凸显,威胁到世界的安全与繁荣。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与贫困、战乱和气候变化的根源做斗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主张加强预防外交和多边合作,实现民主、人权和法治。

    关于欧盟建设:认为欧盟为德政治、经济利益根本之所在。对欧盟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2007年上半年轮值欧盟主席国。3月,主持欧盟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庆典活动,并通过了《柏林宣言》。力争在6月欧盟领导人峰会时出台解决欧宪危机的时间表。积极推动制定“欧洲能源行动计划”,确保内部电力与天然气市场如期启动,推动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力主调整预算,加大对教育、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就业状况,推进里斯本进程。支持发展欧盟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重视北约与欧盟两大机构间协调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德还推动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至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的目标(以1990年排放量为基准)。支持启动与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看好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前景。但认为欧盟扩大也应考虑自身的接纳能力,主张欧盟与土耳其发展“优先伙伴关系”,不设定土入盟时间表。

    关于跨大西洋关系和北约问题:认为应在牢记历史的基础上发展面向未来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强调一个更加独立的欧洲不会对美形成竞争,美应将欧盟一体化视为机遇而非挑战。欧美之间密切的信任关系并不排除意见分歧,应本着友好精神并通过伙伴式对话解决分歧。德强调,欧美具有共同价值与利益,合作解决重大国际问题至关重要。继续加强跨大西洋关系,提出建设欧美自贸区的构想,积极推动欧美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金融市场等领域密切合作。今年4月召开的欧美峰会将讨论建立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支持北约改革与转型,使其成为欧美就战略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的核心场所和协调机制。

    关于伊朗核问题:德伊传统上一直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德是伊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认为伊核问题是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重大挑战,承认伊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必须阻止其发展核武,敦促伊全面终止铀浓缩活动,批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德联合法、英积极参与解决伊核问题,是伊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积极倡导者,也是除安理会“五常”外唯一的参与者,支持联合国安理会1737号和1747号决议。认为国际社会对伊朗采取的“双重战略”效果明显,但鉴于伊迄未采取实际行动,目前应对其保持压力,同时敞开谈判大门。

    关于中东问题:积极介入中东问题,主张欧盟应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强调美的作用不可替代。认为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巴以冲突。主张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巴勒斯坦的建国权都应得到保证,希望以巴在“路线图”基础上解决冲突。在德推动下,中东问题四方会谈机制2月2日在华盛顿重启,打破了中东和平进程自2006年9月四方会谈停滞以来陷入的僵局。2007年默克尔以欧盟轮值主席身份两次出访中东。

    关于伊拉克问题:反对美对伊动武,强调联合国应在伊战后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欢迎伊全面恢复主权,主张伊未来政治进程由伊人民自主决定,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帮助伊推进民主化进程。主张尽早建立伊军队和警察机构,但不同意以北约名义介入伊事务,坚持不向伊派兵,只在伊境外培训伊安全人员。积极参与伊经济重建,并提供人道和医疗援助,助伊恢复供水、供电系统及职教制度。承诺进一步增加对伊援助,表示将在巴黎俱乐部框架内减免伊欠德80%的债务。认为伊安全局势依然令人担忧。针对萨达姆被执行死刑,德政府表示,德反对死刑,但清算有利于促进伊拉克的民族团结与和解,德对此表示尊重。

    关于阿富汗问题:德阿于2002年起恢复外交关系。德重视并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曾多次主办阿问题国际会议。在2006年伦敦阿问题国际会议上,承诺未来5年对阿提供4亿欧元援助,是欧盟中最大的对阿援助国。德还是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最大出兵国(2850人),负责协调在阿北部的行动。2007年1月,德以八国集团主席国的名义召开阿重建国际协调会议,重申继续在阿警察部队重建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北约要求下,2007年4月2日,德派遣六架旋风式战斗机前往阿富汗,执行维和任务。

    关于朝核问题:德朝于2001年3月建交,双边往来不断增多。德认为朝鲜半岛局势攸关东亚和平与稳定,积极鼓励朝推进缓和与开放政策,与美、日、韩改善关系。2007年1月,美朝双方代表在柏林举行会晤。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朝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对朝试射导弹和核试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欢迎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表示欢迎。

    关于黎巴嫩问题:认为黎巴嫩应拥有独立主权,发展成民主国家,包括叙利亚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必须承认黎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叙必须停止向什叶派真主党民兵提供武器,并调查黎前总理哈里里被杀事,为民族和解铺平道路。黎以冲突后,德依据联合国1701号决议派海军参加联黎部队,实现向中东冲突地区派兵的历史突破,于2007年担任黎海上维和部队司令一职。2006年德共向黎提供4000万欧元援助,2007年1月又在黎国际捐助大会上认捐1.03亿欧元,占欧盟认捐总额1/4。

    关于联合国改革及德“争常”问题:重视多边外交,认为多边主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方式。强调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2005年与日本、印度和巴西联合“争常”。2006年1月,与印、巴再次提出有关安理会改革的决议草案。目前,德认识到“争常”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并未放弃努力,继续做非洲等各方工作。2007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访德期间,德日表示,不放弃“争常”目标,并将为此一道努力。

    关于维和问题:主张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危机预防,愿继续在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德基本法的基础上参与欧盟、北约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目前是欧盟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国,在巴尔干、阿富汗等维和行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7月,德派遣780名联邦国防军士兵赴刚果(金)参与欧盟维和行动。9月,派海军参加联黎部队。

    关于反恐问题: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和情报交流,认为反恐应遵循国际法,军事手段应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使用的最后手段。主张反恐重在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切实解决发展问题,并与伊斯兰国家加强对话。赞成尽快制订并实施《全面反恐公约》,以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

    关于裁军、军控和核不扩散问题:裁军、军控和核不扩散问题是德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核心关切。坚持完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长期目标,致力于核裁军和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主张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坚持严格的军备出口规定,并注重与欧盟各国就军备出口方针进行协调。对中国在维护核不扩散以及伊核、朝核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认为世界进入能源不安全期,能源安全不仅包括供应安全和油源稳定,还包括环境保护、运输线路安全、能源来源多样化和提高能效等内容。俄乌“天然气事件”、俄白输油争端后,确保自身能源安全的意识明显增强。推动欧盟形成共同能源政策,确保今年7月顺利启动欧洲电力和天然气共同市场。主张利用八国集团框架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及政策协调。

    关于发展援助问题:认为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德应为解决该问题发挥切实作用。计划进一步调整外交、安全、发展援助、人权、对外经济和对外文化政策,以协调和加强德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拟逐步提高发展援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为0.33%,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提高到0.51%和0.7%。发展援助的重点是非洲,对非援助金额占其双边援助的30%。

    关于人权问题:人权政策是德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权不可分割,大规模侵犯人权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强调通过双边法治国家对话以及多边合作促进民主和人权。2006年5月,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批成员。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德国视法国为其在欧盟内最重要和最密切的伙伴,德法特殊关系是德欧盟政策的核心和对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战后,德主动与法和解,共同致力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德法轴心成为欧盟建设的发动机。默克尔政府上台后,延续了施罗德政府建立的德法领导人6至8周会晤一次及每年举行两次联合内阁会议的机制,但避谈“德法轴心”。2006年12月,默克尔总理与法、波两国总统会晤,重新激活“魏玛三角”机制,以求扩大原来以德法为轴心的欧盟核心圈,进一步巩固德在欧盟内的地位与影响。2007年2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德。2007年3月,默克尔总理访问波兰。德国重视英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及其在欧盟内的地位和影响。2007年2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德。

   【同美国的关系】对美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重视维系和发展与美的盟友关系。施罗德政府曾坚决反对美对伊动武,导致德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台后,将重新改善德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德美交往明显增强,两国关系回暖。2006年1月和5月,默两次访美, 7月,高规格接待布什总统访德。12月,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美。积极支持美反恐和防扩散,在伊拉克、伊朗、中东等问题上与美配合。在关塔那摩美军监狱、“黑狱”等问题上也对美提出批评。2007年1月,德成为欧盟和八国集团双主席国伊始,默克尔总理首次出访即选择了美国。默向美方通报了德轮值双主席国的工作计划,就中东、伊朗核问题等与美交换意见,并探讨了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等问题。2月,美国务卿赖斯访德。

   【同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视俄为政治、军事大国,看重俄在解决全球与地区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以及欧洲政治、安全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德俄及欧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默克尔政府上台后,坚持两国政府磋商、民间对话等各种合作机制,致力于继续发展和深化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但同时突出对俄民主、人权等问题的关注。2006年1月和4月,默克尔总理两次访俄。10月,普京总统访德。12月,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俄。2007年1月,默再次访俄,表示将积极推动欧盟就新的欧俄伙伴合作关系协定达成一致,保持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德俄长期能源合作,呼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通过建设性手段解决二者之间的石油争端。2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德。

    德重视发展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积极利用双边合作以及波罗的海理事会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2006年2月,施泰因迈尔外长访问乌克兰。3月,施泰因迈尔外长会见了亚美尼亚外长奥斯卡尼扬。2007年2月,乌克兰总统和总理相继访德,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三国。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德认为亚洲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迅速崛起,在未来政治、安全政策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看重亚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积极谋求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认为亚洲的发展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正日益从战略角度认识亚洲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不仅对本地区,也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重视同日本的关系,希进一步发展与日密切而充满信任的关系,加强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2007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德。

   【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德重视发展与非洲关系,加大对非投入,增加对非发展援助。2006年4月,德总统克勒访问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和博茨瓦纳三国。2007年1月,克勒总统再次访非,并参加在加纳举行的第二届“德与非洲国家伙伴关系”会议。德看好拉美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十分重视与巴西、墨西哥等国关系,积极致力于加强与拉美国家在多边体系中的合作。2007年1月,墨西哥总统访德。3月,克勒总统访问巴拉圭、巴西和哥伦比亚三国。4月,施泰因迈尔外长访问墨西哥、巴拿马和多米尼加。

 

来源:外交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