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环境

国家概况

1970-01-01 08:33:27


 

        国名  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面积  962.909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人口  2.96亿(2005年7月)。白人占75%,拉美裔占12.5%,黑人占12.3%,亚裔占3.6%,华人约243万,占0.9%,多已入美国籍(2000年美人口普查数据)。通用英语。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10%。
        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57万(2006年)。
        国庆日  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国家元首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系美第43任(第55届)总统,2001年1月20日就职,2005年1月20日开始第二任期。
        简况  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2005年1月,布什宣誓就任美第43任第55届总统。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042个县。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等。各州名称:亚拉巴马、阿拉斯加、亚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康涅狄格、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夏威夷、爱达荷、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艾奥瓦、堪萨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缅因、马里兰、马萨诸塞、密歇根、明尼苏达、密西西比、密苏里、蒙大拿、内布拉斯加、内华达、新罕布什尔、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北卡罗来纳、北达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马、俄勒冈、宾夕法尼亚、罗得岛、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田纳西、得克萨斯、犹他、佛蒙特、弗吉尼亚、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星、怀俄明。
        政治  布什在第二任期之初对政府内阁班子进行部分调整,大力推进以各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政施政。推行诉讼制度改革,签署《2005集体诉讼公平法》;推动国会延长爱国者法相关条款;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求将社保部分私有化;继续推进减税,敦促国会将减税政策永久化并简化税制,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推进能源改革,签署《2005能源政策法》;推动国会通过并签署美国与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提名保守派法官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墨西哥湾沿岸遭受飓风灾害的地区大力进行救灾和灾后重建。
        共和、民主两党仍然斗争激烈,双方着眼中期选举,围绕各项内政外交议题和人事任命等进行较量。
        【政府】  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宣誓就任总统。2005年1月20日开始第二任期。副总统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内阁有15名部长: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女,黑人),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Carlos Gutierrez,拉美裔),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农业部长迈克·约翰斯(Mike Johanns),司法部长阿尔韦托·冈萨雷斯(Alberto Gonzales,拉美裔),内政部长德克·肯普索恩(Dirk Kempthorne),劳工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女,华裔),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迈克·莱维特(Mike Leavitt),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阿方索·杰克逊(Alphonso Jackson,黑人),运输部长空缺(布什总统已提名玛丽·彼得斯接任,尚未获参院批准),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德曼(Samuel W. Bodman),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Margaret Spellings,女),退伍军人事务部长吉姆·尼科尔森(Jim Nicholson),国土安全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Michael Chertoff,犹太裔)。

       【宪法】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两个世纪以来,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国会通过的包括保证信仰、言论、出版自由与和平集会权利在内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通称“民权法案”(或“权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国会】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本届国会(第109届)于2004年11月通过选举产生。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34席)和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经过改选。目前,参议院有共和党人55名,民主党人44名,独立人士1名;众议院中共和党人231名,民主党人201名,独立人士1名,空缺2名。参议院议长(副总统兼任)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临时议长特德·史蒂文斯(Ted Stevens,共和党);多数党(共和党)领袖威廉·弗里斯特(William Frist),少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瑞德(Harry Reid)。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特德(Dennis Hastert,共和党);多数党(共和党)领袖约翰·博纳(John Boehner),少数党(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司法机构】  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现任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
        【政党】  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1)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成立于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党一直主政白宫。1933年至2001年之间,曾有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乔治·H·W·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执政。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现为肯尼思·梅尔曼(Kenneth B. Mehlman)。该党没有固定的党员人数,一般在总统大选中投共和党候选人票者就成为其党员。
        (2)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当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为民主党。1861年南北战争前夕,民主党内部分裂,该党的南方奴隶主策划叛乱。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兰当选总统。此后该党又大部分时间在野。1933年开始,民主党人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卡特、克林顿先后当选总统执政。现任全国委员会主席为霍华德·迪安(Howard Dean)。该党没有固定的党员人数,一般在总统大选中投民主党候选人票者就成为其党员。
        (3)其他政党有绿党(Green Party)和改革党(Reform Party)等。
        【重要人物】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总统,共和党。1946年7月6日生于康涅狄格州,系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长子。1968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11月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1998年竞选连任成功,成为该州历史上首位获选连任的州长。2000年12月当选总统,2004年获得连任。 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称迪克·切尼(Dick Cheney),副总统,共和党。1941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曾就读耶鲁大学和怀俄明大学,获怀俄明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68至1977年在白宫任职。1978至1989年任众议员。1989至1993年担任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1993年卸任后投身商界。2000年12月当选副总统,2004年获得连任。
         经济  美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2001年美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逐步复苏。2005年尽管受到能源价格上涨、飓风袭击和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但美国经济仍保持了3.5%的GDP年增长率。不过美国经济仍然面临高赤字、高油价等难题。
         2005年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GDP):124558亿美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42079美元。
         GDP增长率: 2005年:3.5%。 2006年第一季度:5.6%;第二季度:2.9%。
         汇率(2006年9月10日):1美元=7.9608元人民币。
         通货膨胀率:3.4%(消费物价指数)。
         失业率:5.1%。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已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已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工业】  2005年,各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20.7%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制造增长率为3.2%,工业产出的指数2004年为115.5(以1997年为100)。工业就业人数约为0.32亿,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2.9%。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制造业2004年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5%,是美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近年来,美产业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信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新进展。主要的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原油(百万桶) 2097 2115 1981
煤(百万短吨) 1093.8 1078.4 1111.5
发电量(亿度) 37215 37243 39534
钢(百万短吨) 99.2 99.5 131.8
 (资料来源:2005年美国统计数字摘要)
主要金属产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铜(千吨) 1130 1246 1160
铁(百万吨) 50 49 55
金(吨) 300 330 247
银(吨) 1470 1570 1200
锌(千吨) 740 832 712
铅(千吨) 450 460 (暂无统
计数字)
 (资料来源:同上)
各种能源产量(单位:万亿英国热单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总产量 71.50 70.01 70.37
化石燃料 56.78 55.97 56.02
核电 7.98 7.96 8.23
可再生能源 5.84 6.08 6.12
 (资料来源:2005年美国能源年度评估)
 2004年总发电量中,火电占51.5%,核电占20.8%,天然气发电占16.3%,水电占7.0 %。
        【农业】  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2005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农、林、渔等部门总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0.7%。2004年共有农场211万个,耕地面积93700万英亩。粮食总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5。2004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13亿美元,主要出口地区依次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中国大陆(含澳门)、韩国和中国台湾。当年农产品进口额540亿美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小麦 44 48 59
玉米 229 243 300
大豆 74 75 85
大米(已加工) 6.5 6.4 7.3
棉花(百万包) 20.3 18.6 18.3
 (资料来源:2005年美国统计数字摘要)
主要农产品出口量(单位:百万吨)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小麦 23.4 26.4 28.0
玉米 40.6 45.3 45.5
大豆 27.5 27.6 29.4
大米(已加工) 3.6 3.4 3.5
棉花(百万包) 11.0 8.4 13.8
 (资料来源:同上)
农产品占世界总产量比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小麦 7.8 8.4 9.4
玉米 38.6 40.6 42.5
大豆 38.3 40.4 39.0
大米(已加工) 1.7 1.7 1.8
棉花(百万包) 20.6 18.5 19.2
 (资料来源:同上)
农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小麦 22.8 23.4 26.0
玉米 54.4 55.8 61.4
大豆 43.3 45.7 47.1
大米(已加工) 12.9 11.6 13.6
棉花 37.9 35.2 41.6
 (资料来源:同上)
        【服务业】  2005年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3%,各项服务行业总就业人数约有1.1亿,其中45.5%在管理、专业、技术类领域,33.2%在销售等领域,21.3%在其他服务领域。最大的四家零售商为:沃尔玛、西尔斯·雷巴克、塔尔盖特、联邦百货。最大的三家人寿保险公司为:大都会人寿保险、宝德信金融集团、纽约人寿保险。
        【旅游业】  在遭遇“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旅游业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下滑,直到2003年起才开始恢复,2005年有超过494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来美观光,较2004年增长7%。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加拿大、欧洲、墨西哥等地,参观的主要城市依次为:纽约、洛杉矶、奥兰多、迈阿密、旧金山等;主要州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纽约州、夏威夷州、内华达州等。
        【交通运输】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和手段多种多样。2000至2003年产值分别为3137亿、3061亿、3104亿及3178亿美元。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美经济总量的3%,吸纳了1/8的就业。
        铁路:二战以来处于衰落状态,在客运中已不占重要地位,2003年铁路总长22.77万公里。最大的铁路公司依次为:太平洋联合、伯林顿圣达菲、CSX、南方诺福克等。
        公路:2004年道路总长640.7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7.495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
        水运:2005年共有1069.8万总注册吨位。此外,美国的很大部分船队是在巴拿马和利比里亚注册的。2004年,美内河航道长41009公里,其中19312公里可用于商业航行。
        空运: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美国国内客货空运约占世界总量的50%。2005年,美共有机场14893处。主要航空公司是:美国航空、联合航空、德尔塔、西北、大陆航空等。主要航空业制造公司为:波音─麦道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技术公司。主要航空港是:芝加哥、亚特兰大、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丹佛、底特律等。
        管道运输:2003年,美国输油管道总长23.46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54.87万公里。
        【财政金融】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和军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减免税收,另一方面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军费开支,导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急剧扩张。1992年,美联邦财政赤字高达2904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内生产总值的4.9%。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将“减赤”作为施政重点之一。90年代美经济持续增长使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克林顿政府加强了税收征管,美联邦财政于1998年财年转亏为盈,出现692亿美元的盈余。
        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台后,面对经济颓势,力主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复苏,加之反恐及军费开支大幅增加,2002财年美联邦财政重现赤字,为1578亿美元。2005财年财赤约为3180亿美元。2006财年美财政预算收入2.18万亿美元,比2005年财年增加6.1%;预算开支增加3.5%,为2.57万亿美元;预算财赤3900亿美元。
        2005年底,美国公债总额为8170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4%,其中公众持有额为47150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金融业的管制,金融业兼并重组加剧,商业银行总数已从1985年14000多家减少到2002年的7887家。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法》,进一步取消了证券、保险及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美主要商业银行有:
        (1)花旗集团(Citigroup):1955年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银行合并,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67年改为花旗公司。总部设在纽约。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2)J.P.摩根大通公司(J. P. Morgan Chase & Co):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顿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纽约。
        (3)美洲银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美洲银行于1904年成立,总部在旧金山。1998年与国民银行合并为美洲银行公司,成为横跨东西两岸的全国性银行。
        (4)第一银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1957年成立。1998年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总部在芝加哥。
 此外主要商业银行还有:第一联合银行、美林银行、威尔斯·法格银行、美国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怡银行等。
        【对外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国。布什政府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并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的调整和制订。2000年以前,美对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外,美仅与以色列签署过FTA。布什上台以来,美推进双边自贸安排的力度明显加大,和多国相继达成相关协定。截至2006年4月,布什任内与美签署生效双边FTA或完成谈判的国家有:约旦(2000年10月克林顿时期签署,2001年12月17日起生效)、新加坡(2003年5月签署,2004年起生效)、智利(2003年6月签署,2004年起生效)、摩洛哥(2004年3月签署,2006年起生效)、澳大利亚(2004年5月签署,2005年起生效)、中美五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多米尼加(2004年8月签署,2006年3月和4月生效)、巴林(2006年1月签署)、阿曼(2006年1月签署)、秘鲁(2006年4月签署)、哥伦比亚(2006年2月完成谈判)。
        2005年,美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为32680亿美元,其中商品和服务出口12711亿美元,商品和服务进口19969亿美元。近年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逐年上升。2005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为7258亿美元,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
        2005年美前五大货物贸易伙伴为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和德国。美前五大货物出口市场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国和英国。美前五大货物进口市场为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和德国。
        按中方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出口1629.0亿美元,同比增长30.4%;中国自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同比增长9.1%。中方顺差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9.8%。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近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商品和服务进口总额 10205 17690 19969
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 15170 11514 12711
逆差 4965 6176 7258
        【对外投资和外国资本】  200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2258亿美元,高于2003年的1518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3674亿美元(以2004年价格计算)。
        2005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06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1%,在全球仅次于英国,排名第二。
        据中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华投资项目3741个,同比下降4.69%;合同资金额13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实际使用30.61亿美元,同比下降22.32%。实际使用金额排名第五。
        截至2005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49006个,合同资金额1121.20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10.90亿美元。
        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美设立中资企业共1008家,中方投资金额13.04亿美元。
        【对外援助】 2005年,美对外“政府开发援助”(ODA)共计274.57亿美元,较2004年的197.05亿美元大幅增加。2004年美国ODA主要投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中东北非地区,其中伊拉克获得22.86亿美元成为美最大受援国。超过50%的ODA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健康以及人口项目。
 [资料来源:经合组织(OECD)网站]
        【主要大公司】  2005年全美500强企业总销售额超过9.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0.2%,利润总额达6100亿美元。其中前十强排序如下: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地址:5959 Las Colinas Blvd. Irving, TX 75039。
 沃尔玛公司(Wal-Mart Stores),地址:702 S. W. Eighth St. Bentonville, AR 72716。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地址:300 Renaissance Center Detroit, MI 48265。
 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地址:575 Market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5。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地址:1 American Rd. Dearborn, MI 48126。
 康菲公司(ConocoPhillips),地址:600 North Dairy Ashford, Houston, TX 77252-2197。
 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地址:3135 Easton Turnpike Fairfield, CT 06431。
 花旗集团(Citigroup),地址:399 Park Ave. New York, NY 10043。
 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地址:70 Pine St. New York, NY 10270。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地址: New Orchard Rd. Armonk, NY 10504。
 (资料来源:《财富》杂志)
        【人民生活】  2005年个人收入总额为102483亿美元,个人收入主要构成:工资和薪金收入57237亿美元,其他劳务收入14016亿美元,资产收益9387亿美元,转移支付净额(老人、儿童、残疾人、失业、卫生保健等社会福利减去个人社会保险额)15253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81200亿美元。
        美个人净储蓄率一直不高,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直线下降,2000年降至零,到2005年降至-0.5%,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
        2005年,美国上网人数达1.33亿,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为1.945亿,固定电话用户为1.721亿。2004年,美国乘用车保有量达1.32亿辆。
        美国贫富差距较大,2004有3700万人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2.7%。反映家庭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5,超过警戒水平。
        美国的社会福利分为社会保险和非社会保险两种。属于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老残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就业保险;属于非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对抚养儿童困难家庭的补助、社会保障收入、食品券、医疗补助、住房补助和能源补助。美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问题,美总统布什在2005年大力推进有关改革,但因受各方阻力而搁浅。
        2006年美人均预期寿命77.85岁,其中男性75.02岁,女性80.82岁。2004年美出生率为14.14‰,死亡率为8.26‰。
         军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最高指挥权。进攻性战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总统领导,成员有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联会主席作为军事顾问、国家情报总监作为情报顾问列席。国防部是总统指挥全军的办事机构。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又是向联合司令部发布总统和国防部长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参联会和三军参谋部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并具体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ield);参联会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海登(Michael V. Hayden)。
        截至2005年9月底,美国现役官兵人数为138.9万,后备役部队113.9万人,文职人员71.2万人。美军现役部队中,陆军49.3万人,占总兵力的35.5%;海军和陆战队54.3万人(其中陆战队18万人),占总兵力的39.1%(其中陆战队占总兵力的13%);空军35.3万人,占总兵力的25.4%。在海外驻军37.56万,其中在欧洲驻军10.3万,在太平洋驻军13.6万。美国战略核力量分别隶属海、空两个军种。至2005年9月,有战略导弹836枚,其中陆基洲际导弹500枚,潜射战略导弹336枚;战略轰炸机129架,战略导弹潜艇14艘。战略核弹头5520个,另存有近5000个处于非现役后备状态的核弹头。航空母舰12艘。
        美国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多边和双边军事条约,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70处海外军事基地和设施,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援外军事训练计划。美对外军事援助额于2003年达最高峰,为62.92亿美元,此后呈下降趋势,2006年预计为45亿美元,受援国则由2001年的45个增加到71个。2004和2005财年国防开支分别为4559.08亿和4438.9亿美元。
       近几个财政年度美国防开支状况如下: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国防开支(亿美元) 3485.6 4049.2 4559.08 4438.9
占联邦政府支出(%) 17.3 18.8 19.9 18.8
占国内生产总值(%) 3.4 3.7 3.9 3.8
         文化教育  【教育】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学校分公立、私立两类。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2004财年教育支出为639亿美元,主要用于布什政府提出的“无落后学童”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就学、提高学生能力、改善教师聘任和培训、帮助残疾学生和支持重要的新课题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等计划。
        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芝加哥大学、莱斯大学、圣母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艾莫利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等。
        【新闻出版】  美国报业系统庞大,2005年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十家英文日报如下:《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邮报》、《芝加哥论坛报》、《每日新闻》和《休斯敦纪事》。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大报纸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为联营公司,1990年将总部迁到纽约。在国外有3个总分社、60多个分社;与世界上115个国家有交换新闻关系。合众国际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1958年由前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合并组成,总部设在纽约。国外有80多个分社,拥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图片网。
 美国有普通电视台1791家,数字节目电视台1682家;全国共有调频广播电台9885家,短波广播电台5036家;4994 家地方电视台和调频广播电台。最大的两家对外广播机构为美国之音和美国广播电视网,均属官方电台。美国最大的几家全国性广播网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新闻广播公司(CNN)和福克斯(FOX)等。
         对外关系  布什政府二任以来,继续将反恐、防扩散和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同时着眼应对大国潜在“挑战”。美高调推广“自由”,战略投入继续聚焦中东和欧亚结合部,将“民主”改造中东与反恐挂钩。努力修补与欧洲盟国的关系,重视俄在反恐、防扩散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加紧谋划亚太战略格局,提升日在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深化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较前重视外交谈判和多边合作,利用救灾、援助、参加二战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等,加强公共外交,改善自身国际形象。
        【同日本的关系】  美日关系继续深化。2月19日,美日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华盛顿召开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2+2”会议),并发表共同声明称,美日关注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将寻求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维护台海稳定、敦促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等列入美日“共同战略目标”。3月19日,美国务卿赖斯访日,在东京上智大学发表演讲,阐述布什政府亚洲政策。赖斯称,美日同盟不仅是“维护安全与稳定的同盟”,而且也是“相互体贴的同盟”。两国还强调加强美日包括导弹防御在内的防务合作;继续就调整美驻日军事部署进行磋商。7月,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对日战争胜利60周年决议案”,重申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强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7月11至12日,美国务卿赖斯再次访日。9月7日,美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案,纪念盟军战胜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月20日,美众院国关委主席海德致函日驻美大使加藤良三,抗议日首相小泉纯一郎及100多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10月29日,美日外长、防长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美日同盟:面向未来的转型与重组》文件。文件在已确立的所谓“共同战略目标”基础上,强化了美日在“周边地区”的预防性军事安全部署和联合操作机制,重新划分了双方军事责任和功能,重组了部分基地和军力,敲定了下一阶段重点合作领域和步骤。11月15至16日,美总统布什访日,与小泉首相举行会谈,主要就驻日美军调整、伊拉克局势、朝核及日恢复进口美牛肉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同韩国的关系】  美韩关系继续发展,双方在朝核问题、美韩同盟、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等问题上保持频繁接触和磋商。2月14日,美国务卿赖斯和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举行会谈,双方重申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解决朝核问题的立场。3月20日,赖斯访韩,与潘基文就美韩关系、朝核问题和地区局势等举行会谈。6月10日,美总统布什在白宫与韩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布什表示,美韩在朝核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半岛无核化。双方一致认为,朝应当重返六方会谈并放弃核武计划。布什强调了美韩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称两国是“战略伙伴、盟友和朋友”。7月13日,美国务卿赖斯访韩,双方重点就朝核问题交换意见。8月23日,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访美。9月20日,布什与卢武铉总统通电话,就朝核问题交换意见。11月17日,布什与卢武铉在韩南部的庆州市举行会谈,会后发表联合声明,主要内容为:再次确认巩固韩美同盟关系的必要性;解决朝核问题是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的前提;发展南北关系和解决朝核问题应保持协调等。两国领导人同时表示“将继续奉行通过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无法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强烈要求朝鲜“尽早并以可核查的方式销毁其核武器”。
         【同朝鲜的关系】  美朝关系因六方会谈停滞和美对朝金融制裁而趋于紧张。1月18日,赖斯在美参议院听证会上将朝与古巴、伊朗、缅甸等七国列为“暴政前哨”国家,称朝是一个寻求发展核武器的非常危险的国家,如朝希成为国际体系的一员,就必须弃核,并强调美无意攻朝、侵朝,如朝准备可核查、不可逆转地弃核,就可得到美作为一方的多边安全保障。2月10日,朝以外务省声明形式称将无限期中止六方会谈,并将增强其核武库。3月15日,美方宣布,美韩即将举行的多次联合军事演习是美韩为入侵朝而进行的实战演习。对此,朝称将扩大核武库,以增加核武器的数量来防止美国的侵略。4月21日,赖斯称,美在朝鲜半岛有强大的军事同盟遏制朝的侵略,美的目标是促朝弃核,仍保留必要时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及采取其他办法的权利和可能性,但不会给出时间表。4月28日,布什在记者会上称,金正日是“危险人物”,美的目标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7月19日,布什称,美致力于通过外交渠道解决朝核问题,对六方会谈复会感到高兴,美中有机会通过外交方式影响世界安全,确保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8月19日,布什任命前白宫官员杰伊·列夫科维茨为朝鲜人权问题特使。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了共同声明。9月20日,美启动对朝金融制裁,美财政部认为澳门汇业银行为“主要洗钱关注对象”。9月22日,朝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如不先向朝提供轻水反应堆,朝就不会先弃核”的声明。11月22日,美国和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最终决定,终止已停建两年的轻水堆建设,KEDO和轻水堆同时宣告结束。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首次通过美、欧盟等提交的“朝鲜人权决议案”。
         【同南亚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继续加大对南亚投入。美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分别于3月和4月访问阿富汗,承诺美继续支持阿改善安全形势和进行经济重建。5月,阿总统卡尔扎伊访美,美阿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月,赖斯再度访阿。12月,阿首届议会开幕,美总统布什书面致贺,副总统切尼出席开幕式并与卡尔扎伊会谈。同月,拉姆斯菲尔德访阿,称美将致力于发展美阿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对阿提供援助。
        美将对印关系提升为“全球伙伴关系”,在核能合作、防务、经贸等众多领域恢复或深化合作。同时,继续奉行印巴脱钩政策,通过经济军事援助、支持救灾重建等安抚巴基斯坦,巩固两国安全合作关系。3月,美国务卿赖斯访问印、巴,会见印总理辛格、巴总统穆沙拉夫,力图加强美印、美巴关系,表示支持印成为世界大国。3月25日,布什打电话给印总理辛格,通报美决定向巴出售F-16战斗机的决定。同日,美国务院阐述了美“南亚新战略”:从战略对话、能源和经济对话三个轨道提升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从政治、经济、安全方面推进对巴关系,售巴F-16,予巴5年价值30亿美元的援助项目。5月,美印举行首次能源对话,并于次月重开经济对话。6月底,印国防部长慕克吉访美,与拉姆斯菲尔德会晤,双方签署《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设定未来十年美印防务合作大计,商定联合研发先进武器。7月18至21日,印总理辛格访美,与布什会晤并在国会发表演讲。两国宣布完成“战略伙伴关系后续步骤”,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双方在核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印承诺将履行与其他核国家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民用核设施的监督;美承诺支持印获得与其他核国家同样的权益,同意推动国际社会与印开展全面核能合作,美印关系实现历史性的突破。10月,印巴发生大地震,美立即宣布予巴1.5亿美元救灾援助,布什亲赴巴驻美使馆吊唁,赖斯访阿后临时访巴以凸显美对巴救灾重视。同月,美印签署一揽子科技合作协议,在空间、能源等各重要合作领域提出一系列具体合作倡议。10月18日,美副国务卿伯恩斯发表演讲,称美对印政策调整是近年来美外交政策调整最主要内容之一,美支持印成为世界大国,承诺搭载印航天员上天。11月,美印空军举行两国军演史上规模最大的“对抗印度2005”联合军事演习。12月,美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陆军参谋长接连访巴,允诺美将继续帮助巴进行灾后重建。
        美还加大对南亚其他国家的关注。特别对尼泊尔施加强大压力,指尼国王贾南德拉亲政为严重“民主倒退”,要求其恢复多党民主制。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重视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提升与东盟合作水平,争取各国支持美反恐战,恢复与印尼关系,改善对越南关系,加强与菲、泰等盟友安全合作,保持对缅甸压力;同时加大对区域合作的重视与影响力。5月,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访问泰、菲、越、印尼、马和新加坡六国,高度评价东南亚“战略”地位;同时加快与东盟国家谈判签署《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的步伐,继续向灾区提供援助,促有关国家加大反恐力度,力图挤入马六甲海峡安全合作,在“民主”问题上继续向印尼、越南等国施压。5月,印尼总统苏西洛访美,与布什会晤,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在推进印尼国内改革、加强反恐、恢复军事合作、重启经贸、能源对话等一系列双边及地区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向印尼提供4亿美元救灾援款,进一步恢复军事合作。6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出席“亚洲安全峰会”(即“香格里拉对话会”),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上将访问马来西亚。 6月19至26日,越总理潘文凯访美,此系越战结束30年和1995年美越关系正常化后越领导人首次访美。潘与布什举行会晤,双方签署联合声明,称将在平等、互尊、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建设性及多层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美越关系得到全面提升。7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美确认新是美“主要安全合作伙伴”;新支持美继续在亚太驻军。同月,赖斯访问泰国,会见泰总理塔信,敦促泰向缅甸施压。7月29日,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率团出席在老挝举行的第十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9月,泰总理塔信访美,双方商定重启战略对话。11月,美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展开密集外交活动,副国务卿休斯、国务院反恐协调员克伦普顿等数名高官接踵访问。11月17日,白宫发布《美与东盟加强伙伴关系联合前景声明》,次日,在第13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美总统布什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面,强调加强美与东盟合作。11月,美泰在曼谷举行战略对话,双方决定制定行动计划以规划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11月23日,美国务院宣布取消对印尼长达14年的军事禁运。12月,美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访菲,会见阿罗约,讨论菲南部反恐问题。
        美加大对缅甸施压。赖斯公开将缅列为“暴政前哨”。美发表年度缅甸人权状况报告,抨击缅军政府。美还极力推动缅问题国际化,12月,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听取了关于缅局势的内部通报。
         【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俄关系总体稳定,但矛盾有所增加,现实利益冲突和战略摩擦较前上升。美既重视同俄在反恐、防扩散等问题上的合作,又加大对俄内政施压,双方关系龃龉不断,但斗而不破。2月24日,美总统布什与俄总统普京在斯洛伐克会晤。双方讨论了反恐、防扩散、地区冲突、经贸合作等问题,发表了关于核安全合作、能源对话和俄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三个联合声明,签署了美俄加强控制便携式防空导弹合作协议。布什批评俄“民主”进程倒退,普京针锋相对予以回击。4月19至20日,美国务卿赖斯访俄,双方就美俄关系、俄国内形势、俄加入世贸组织、反恐、防扩散、中东等广泛议题交换了意见。5月8日,美总统布什出席莫斯科二战结束60周年庆典,与普京举行会晤,讨论了两国关系及伊拉克、朝鲜、阿富汗、伊朗局势等。双方在反恐、防扩散、中东等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但在俄“民主”改革、美演变独联体国家等问题上的矛盾与斗争续有发展。5月24日,美能源部长博德曼访俄称,美鼓励俄在能源领域与美加强合作。9月,普京对美进行工作访问,与布什举行会晤,双方主要谈及反恐、防扩散、伊朗核、朝核等问题,突出美俄合作和共同利益,有意淡化分歧。
        美与中亚、外高国家关系继续深化发展。美在中亚、外高国家推进“民主自由”战略,加紧实施大中亚战略。1月初,美欲在吉尔吉斯斯坦部署预警机遭吉拒绝。同期,美政府决定向阿塞拜疆提供7000多万美元的援助,其中1000多万美元为军事援助。1月10至13日,在马歇尔欧洲安全问题研究中心主持下,美、德、中亚5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代表在德举行中、南亚国家地区安全研讨会。4月1日,美驻欧洲盟军副总司令沃尔德访问阿塞拜疆,要求阿加快同美、北约合作步伐。4月中旬,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阿塞拜疆和吉尔吉斯斯坦。5月12至14日,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发生极端宗教势力制造的骚乱事件,乌政府进行了镇压。美对此强烈不满,对乌当局严厉谴责,称乌严重践踏“人权、民主”,并要求对事件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5月25日,由美主导投资的绕行俄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汗(土耳其)油气管线开通。7月底,乌兹别克斯坦正式照会美,要求美在180天内撤出驻汗纳巴德军事基地的飞机、人员和设施。7月25至26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两国讨论了政治、军事合作等问题,美敦促中亚有关国家同意继续保留美驻中亚军事基地。10月10至13日,美国务卿赖斯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与吉签订了美继续无限期使用马纳斯空军基地直到阿富汗局势完全稳定的协议,与哈讨论了经济、能源及运输合作问题,并重申加强军事技术合作的意愿,以保障反恐合作的顺利进行。这是赖斯担任国务卿后首访中亚。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欧关系继续改善。1月18日,赖斯在国会参议院就其被提名出任国务卿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欧盟是美最强有力的伙伴,跨大西洋关系实际上比人们想象的要好得多,美与法、德等盟国在防扩散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美欧可成为推进“自由”的伟大“民主国家联盟”。1月24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访美。2月3至10日,美国务卿赖斯访问英、德、波、意、法、比和卢等国,会见了各国领导人、外长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北约秘书长,重点就美欧关系、伊拉克、伊朗、以巴等问题进行磋商与协调。2月9日,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布斯基访美,就双边关系、美欧关系等交换了意见。2月11至13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赴德出席第41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2月20至24日,美总统布什先后访问了比利时、德国和斯洛伐克,期间布什在布鲁塞尔发表关于美欧关系的演讲,出席北约首脑会议,并分别与法总统希拉克、德总理施罗德、俄总统普京等举行双边会晤。3月28日至4月5日,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访问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冰岛、拉脱维亚、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等14个欧洲国家。4月7日,美总统布什赴意大利出席已故教皇保罗二世的葬礼并礼节性拜会意总统钱皮,与意总理贝卢斯科尼举行了会谈。5月3日,美欧在华盛顿举行战略对话,美国务卿赖斯与欧盟负责外交及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举行会谈。5月7至10日,美总统布什赴欧参加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活动,并访问拉脱维亚、荷兰。5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美再次要求该组织就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提供补贴政策展开调查。6月7日,英首相布莱尔访美,与布什就伊拉克、阿富汗、防扩散、非洲、全球气候变化、大中东“民主自由”等问题举行会谈。6月8日,德外长菲舍尔访美,与赖斯就中东和平进程、大中东计划、伊拉克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讨论。6月20日,美总统布什与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容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高级代表索拉纳等在华盛顿举行年度会晤。双方重点就美欧关系及推进“民主自由”、反恐、防扩散、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阿富汗、联合国改革、非洲发展等问题交换意见,发表了“加强在反恐、防扩散问题上的合作”、“促进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权”、“促进非洲和平、稳定、繁荣和良政”等多个联合声明与宣言。6月27日,德总理施罗德访美。10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美。布什表示,美珍视与欧洲的友谊,乐见欧盟成功,希望与欧在传播“民主”、“自由”等方面共同合作。11月28至29日,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美。11月30日至12月1日,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访德。12月5至9日,美国务卿赖斯访问德国、罗马尼亚、乌克兰、比利时,出席北约部长会议,并签署了美在罗马尼亚设立军事基地的协定。
        【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高调推进“大中东计划”。2月3至10日,美国务卿赖斯出访欧洲8国和中东地区,寻求改善美欧关系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6月17至21日,赖斯出访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埃及和沙特,敦促以巴就“脱离计划”加紧协调,呼吁阿拉伯国家支持以巴协调“脱离计划”并为加沙重建提供援助。赖斯还在埃及开罗美国大学发表演讲,集中论述美“民主”和“自由”价值观念,敦促埃及、沙特等国采取实质性举措进行政治改革。7月20至24日,赖斯访问苏丹、以色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要求以巴双方维持局势平静并加紧就“脱离计划”进行协调,提议在该计划完成后由美俄主持召开旨在改善阿以关系的地区和会;赞扬黎“民主化”进程,警告叙利亚不要干涉黎内政,呼吁各方执行安理会决议,解除真主党武装。11月11至15日,赖斯“旋风式”访问伊拉克、巴林、沙特、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赖斯还在出席第二届“未来论坛”期间,呼吁地区国家推进“民主”进程,并促成各方同意为中东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分别设立1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基金。
        美推进伊拉克重建取得一定进展,但伊局势依然动荡复杂。1月30日,伊举行正式议会选举。美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称,美将继续坚定支持伊人民与恐怖势力作斗争,帮助培训伊军队,使之最终独立承担伊安全职责。1月31日,布什致电伊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和总理阿拉维,祝贺伊大选取得成功。2月11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突访伊拉克,视察了驻伊美军,并参观了伊军训练基地。3月19日,布什就伊战爆发两周年发表广播讲话称,推翻萨达姆政权不仅使美变得更加安全,而且在中东地区掀起了“民主”改革运动。4月6日,布什发表讲话祝贺伊过渡国民大会选举产生过渡政府,并表示期待同伊新政府合作。4月12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突访伊拉克。5月15日,美国务卿赖斯访伊并表示,伊已取得显著政治成果,要求伊新政权保持耐心,尽快制定新宪法,着重加强安全防卫与基础设施重建工作。6月23至24日,伊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访美,与美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等就伊安全局势和政治、经济重建进程进行讨论。8月24日,美国防部称,美将向伊拉克增派1500名士兵,为即将举行的伊宪法公决和大选投票提供安全保障。8月28日,伊过渡政府总统塔拉巴尼宣布伊制宪工作完成。布什就此发表讲话,称赞该宪法草案是伊历史上的里程碑。9月13日,美总统布什会见伊总统塔拉巴尼,就反恐战、伊宪法草案及公投、伊议会选举等问题进行讨论。10月19日,美国务卿赖斯在国会作证时表示,美对伊的政治、军事战略是清除、控制和建设,即清除伊反叛武装,牢牢控制有关地区,建立伊持久的国家体制。11月27日,美驻伊大使哈利勒扎德表示,他已获布什授权就伊拉克问题与伊朗进行接触。11月30日,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在伊拉克取胜战略》文件。11月30日至12月19日,美总统布什接连五次发表讲话,既承认发动伊战情报错误并首次表示对此负责,又坚称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正确的;既承认伊未来形势仍将艰难,又强调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既表示会根据情况调整驻伊美军规模,又坚持不会人为设定撤军时间表。布什强调伊是美全球反恐战的“中心前线”,美能够而且正在赢得胜利,并批评“失败主义”论调,呼吁美民众不要丧失信心。12月15日,伊拉克举行伊战后首次正式议会选举。布什当日在白宫接见在美投票的伊拉克人,并表示此次选举是伊“民主”进程中的里程碑。12月20日,布什分别与伊拉克总统和总理通电话,祝贺伊成功举行大选。12月22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抵达伊拉克视察驻伊美军,并于次日宣布美将于2006年春从伊撤出2个作战旅共约7000名士兵。12月29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称,2006年3月驻伊美军将由目前的16万减至13.8万。
        2005年,美中东“路线图”计划一再搁浅。1月9日,阿巴斯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美总统布什表示愿与巴领导人合作,将帮助巴人民实现其愿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1月12日,美国务卿鲍威尔称,如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采取强硬措施打击巴境内极端势力,美将对巴给予支持。2月4日,美国际开发署表示将向巴提供4100万美元援助,以支持巴政府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同日,美国务卿赖斯表示,巴勒斯坦对恐怖主义态度的转变改善了本地区的政治气氛,美愿帮助巴训练安全部队。2月6日,赖斯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就制止暴力活动、推动以巴建立安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2月7日,赖斯会见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后表示,美愿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并派美将军沃德作为高级安全协调官负责协助巴安全部队改革。3月1日,“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伦敦会议”在伦敦举行,美国务卿赖斯与会并表示,目前实现巴以和平的前景是多年来最好的。3月8日,美总统布什在国防大学演讲时表示,以色列应协助建立“有生存能力的”巴勒斯坦国,巴则应更积极地打击恐怖组织。4月10至13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牧场会见以总理沙龙,重申美对以安全的承诺,坚决支持沙龙从加沙及部分西岸地区撤离计划,敦促巴领导人接受沙龙的方案并与之合作。布什再次表示支持巴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并愿为巴“民主”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援助,但同时要求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恐怖活动。5月24至26日,阿巴斯访美。布什重申,美仍致力于“路线图”计划以建立和平、独立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强调耶路撒冷最终地位、修改1949年停火线等问题必须经以巴双方谈判解决;允恢复向巴提供5000万美元直接经济援助,用于在加沙修建住房和基础设施。6月18日,美国务卿赖斯同阿巴斯会晤后表示,以军撤出加沙地带将为重启“路线图”计划提供契机。7月23日,赖斯会晤阿巴斯后称,以从加沙地带撤军后不应将该地区与外界隔离,巴人民活动的自由应得到保证。8月23日,沙龙政府的单边行动计划结束。布什称赞以撤离加沙是“勇敢而艰苦的一步”,有助于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10月19至21日,阿巴斯再次访美,与美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和国务卿赖斯进行会谈。布什赞赏阿为摒弃恐怖主义采取的行动;肯定巴在“脱离计划”执行过程中与以进行了良好协调;敦促巴镇压“武装团伙”,确保2006年巴立法会选举正常进行;表示将协助巴发展经济,实现“路线图”的远景目标。
        2005年,伊朗核问题升温。美寻求借助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通过外交手段压伊朗放弃核计划。1月19日,美总统布什表示,美希伊朗核问题能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但不排除任何其他选择。3月1日,美国务卿赖斯称,美支持欧盟说服伊朗弃核,但保留将该问题提交安理会的权利。3月11日,美国务卿赖斯称,为支持欧盟三国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美将不再反对伊朗加入世贸组织,并将考虑在逐案审批的基础上允许欧盟等向伊出售美制民航飞机零配件。5月4日,赖斯称,伊朗应遵守国际义务,不应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发展核武器。6月25日,伊朗国家电视台宣布德黑兰市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大选中获胜。美国务院表示,伊朗选举结果表明,伊朗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潮流不一致。美对伊朗是否能满足其人民的正当要求及国际社会的关切仍持怀疑态度。6月27日,美总统布什称,美不能接受伊朗研制或发展核武器,希英、法、德等国继续与伊朗谈判。8月5日,英、法、德三国向伊朗递交了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长期协议框架”。美国务院称,美支持该框架及欧盟三国的外交努力,呼吁伊朗积极考虑此框架。8月8日,伊朗宣布恢复伊斯法罕核设施内的铀转化活动,但表示伊朗暂时不会重启铀浓缩活动,愿与欧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美国务院称,美将继续与欧盟合作以使伊朗核问题回到正轨。8月10日,伊朗开始拆除伊斯法罕的核设施生产部件上的封条,铀转换设施可完全运转。伊核能项目最敏感部分——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封条没有被拆除。美国务院当日称,美正努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促成最广泛的共识,希伊朗核问题特别会议能“向伊朗发出强烈信号”。8月11日,IAEA特别理事会以协商一致方式就伊朗核问题通过决议,对伊朗重启铀转化活动深表关切,敦促伊朗重新全面恢复暂停所有铀浓缩相关活动。美总统布什称,决议迈出了积极的第一步。美将与欧盟三国合作,使伊朗认识到国际社会的态度,即伊不应拥有发展核武器的手段和资金。9月13日,美总统布什称,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美将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12月19日,布什在年终记者会上就伊朗核问题表示,伊朗拥有制造核武的能力不符合世界的利益,但目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是最佳选择。
        2005年,美叙关系依旧紧张。1月12日,美国务院就俄罗斯可能向叙出售SS-26型“伊斯坎德尔”导弹称,美反对俄向叙利亚出售武器。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贝鲁特爆炸事件中身亡。美次日公开指责叙与哈里里被害有牵连,并宣布召回美驻叙大使,称叙是黎政局动荡的根源和中东地区不稳定因素,呼吁叙军队撤出黎巴嫩。2月17日,美总统布什呼吁叙利亚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从黎巴嫩撤军,允许黎议会自由选举。美国务卿赖斯表示美无意孤立叙,但希叙采取负责态度,配合有关哈里里遭暗杀的调查,停止支持恐怖主义。10月20日,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梅利斯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调查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叙、黎军情、安全高官卷入哈遇害案。美总统布什次日表示,该报告强烈暗示,对哈里里的暗杀有政治动机,如无叙的参与根本不可能发生。布什并敦促联合国认真对待该报告并尽快采取行动。
        美继续发展同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3月13至14日,美国─阿曼自贸协定首轮谈判在马斯喀特举行。10月,双方结束全部谈判。2006年1月,布什正式签署美国与阿曼自贸协定。3月14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访美,会见美总统布什和副总统切尼。4月23至26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重申两国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美尊重沙特作为伊斯兰教发源地以及两圣地所在地的重要地位,不会将“美国模式”强加于沙;支持沙经济改革,争取在年内完成沙入世谈判;将继续在反恐问题上同沙保持密切合作,加强双方军事人员交流等。6月7至11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对美进行工作访问,会见了美总统布什和副总统切尼,就土美关系以及“大中东计划”、塞浦路斯问题、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势等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6月30日至7月1日,科威特首相萨巴赫访美。布什在肯定科开放民主、妇女参政为中东地区的改革树立榜样的同时,要求科更多从经济上支持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现政权。11月13日,赖斯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举行首轮战略对话。双方表示将加强在反恐、伊拉克、巴以等问题上的合作。
         【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对拉美重视回升,力图巩固其传统影响。2月,美国家情报委员会公布《2020年的拉丁美洲》报告,预测拉美今后15年发展,称其“光明”、“黑暗”共存,“民主”、宏观经济政策将更成熟,但仍会受社会问题困扰;美将继续在西半球发挥领导作用。3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阿根廷、巴西和危地马拉。4月,美国务卿赖斯访问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和萨尔瓦多,力图修补美拉裂痕,强化美拉安全关系,加快美洲自贸区谈判进程。5月,美与巴拉圭签署了联合军演、巴予美军豁免权的协议。6月,第35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在美佛罗里达州召开,美总统布什与会并发言。美在会上提议将“分享民主成果”作为大会主题,就修改《民主宪章》、建立民主监督和评估机制与其他成员国进行讨论。8月,拉姆斯菲尔德访问巴拉圭和秘鲁,就建立美巴战略关系、加强军事合作达成一致;秘鲁总统托莱多与拉会晤,承诺加强缉毒合作。11月,美总统布什出席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随后访问巴西和巴拿马两国,这是布什任总统以来首次访问南美,但未能推动拉美各国就继续进行美洲自贸区谈判达成一致,布什访问还遭到南美民众抗议。12月,美与秘鲁完成自贸谈判。
        美对古巴加大施压。1月,美候任国务卿赖斯在参院听证会上对古进行了严厉抨击。2月底,美发表国别人权报告,指责古“多次侵犯人权”。3月,美对古从美购买食品和农产品进行限制。4月,在第60届联大上,美抛出反古提案,并推动该提案获得通过。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2005年,美对非洲关注持续上升。1月,美对苏丹政府和苏丹人民解放军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表示欢迎。2月,美总统布什致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称对美利关系进展感到满意,再次对利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表示赞赏。4月,美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在出席奥斯陆苏丹问题国际会议后访苏,向苏政府表达美对达尔富尔问题的关切。5月,美总统布什会见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对尼在帮助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和在平息利比里亚内战中发挥的作用表示赞赏。6月3日,佐立克再次访问苏丹,敦促苏政府执行南北和平协议,尽早实现达区和平。同月,美宣布将向非提供价值近7亿美元的援助。同月13日,布什会见访美的博茨瓦纳、加纳、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和尼日尔五国总统,表示美将扩大对非贸易,帮助非洲减少饥饿、债务和抵御艾滋病。7月6日,佐立克第三次访苏,参加苏丹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仪式。同月,美国务卿赖斯访问苏丹,与总统巴希尔、第一副总统加朗会见,与外长伊斯梅尔会谈,称苏政府在人道事务上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美政府将进一步推动阿布贾谈判。8月,美国会参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卢格访问利比亚。10月,美国会众院成立跨党派的“苏丹小组”。 发起人之一、共和党众议员沃尔夫表示,成立该小组目的是“为讨论并推进美对苏丹政策提供一个论坛”。11月初,美在苏丹政府第一副总统基尔访美期间,宣布将美单方面对苏实行的制裁延长一年。11月,佐立克第四次访问苏丹,为第七轮阿布贾谈判作准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

        【成立日期】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宗旨】  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劳务在缔约国间的流通;改善自由贸易区内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加各成员国境内的投资机会;在各成员国境内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有效程序以确保协定的履行和争端的解决;建立机制,扩展和加强协定利益。
        【成员】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组织机构】  (1)自由贸易委员会。由三个成员国的内阁级代表组成,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央机构,统管协定的实施和争端的解决,监督各工作小组、委员会和其它附属机构的工作。(2)协调员。由分别来自三国的三位高级贸易官员构成,负责协定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工作。(3)秘书处。负责根据协定相关条款解决争端。(4)另设30多个工作小组、委员会及附属机构。
        【主要活动】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决定在自1994年1月1日协定生效之日起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994年12月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峰会上,各国一致同意美关于用10年时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倡议。1995年2月,由美、墨两国政府出资的北美开发银行开始营业。1996年11月,加同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智未来加入NAFTA构建桥梁。1998年4月,经美、加推动,第二届美洲国家首脑峰会通过《圣地亚哥宣言》,宣布启动关于建立FTAA的谈判。2001年4月22日,美总统布什、加总理克雷蒂安、墨总统福克斯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继续推进实施NAFTA,保证北美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1月,美洲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通过了2005年内完成FTAA谈判的时间表。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内基本实现零关税。据美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2005年区内贸易总额为8100亿美元。
 
来源:外交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