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环境

极具前景的印度建设市场

1970-01-01 08:33:27

 

  印度是亚洲、也是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之一,国土面积29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次于中国,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现有人口10.65亿。印度是一个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铁矿、煤矿、锰、铬、钛的储量居世界各国前列,森林、农产品和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最近已探明和发现,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不仅在陆地,而且在周边海洋里均有丰富的储量。印度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6049公里,海洋资源十分可观,开采利用前景极为看好。

  除上述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印度的经济自上世纪末以来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1980-2003年,印度的年经济增长率平均高达5.9%;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上升到8.2%,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印度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为,在2010年前,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要保持在6%~8%。国外经济机构认为,印政府的计划指标是现实可行的。据国际经济开发研究所(IMD)的调研资料统计,印度列世界各国国家竞争力综合评估34位(中国列居第24位)。德意志银行最近对全球32个主要经济大国为对象所作的调研报告认为,以购买力水平为基准,到2020年,一些主要国家GDP的排列顺序是:美国继续保持第1位,中国将上升居第2位,印度将跃升至第3位,日本、德国、法国、巴西和英国将分别列居第4~8位,意大利和墨西哥将分居第9、10位。德意志银行根据最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分析认为,人口与自然资源一样,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很重要构成因素。自2006-202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年均将为1.6%,其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5.5%,中国同期人口增长率将约为0.8%,经济年均增长率将为5.2%。因此,发达国家和一些著名的国际经济研究机构最近均将印度视为是与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并列的、今后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看好的四大发展中国家之一。

  一、2020年建设市场投资规模将达1800亿美元

  印度工商协会最新发表的一项市场分析说,目前印度建设市场的年投资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7%。

  印度PTI通讯报道,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各邦政府现在均意识到了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也给吸引外资带来了不利影响;企业也深深体会到国家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全面加强印度的基础设施,提升国家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已成为印度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现在从中央政府、地方邦政府,直至企业都在投资基础设施,力求早日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15年后的2020年,印度建设市场的年间投资规模将会超过1800亿美元。

  印度目前在建的最大高速公路项目,是从首都新德里至孟买,通过班达至加尔各答再到新德里,全程总长度为3151公里,总投资120亿美元,2007年底全线竣工开通。这条高速公路被称为印度的四边形高速公路骨干线。这条骨干线建成通车后,其物流运输量将占印度全国公路总运输量的70%,每年可节省交通物流费用18亿美元。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下一步的计划是,以四边形高速公路骨干线为基础,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再修筑与它相贯通的高速公路网,这一张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初步计划在2020年以后修建完工。

  印度工商协会的统计资料说,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内,印度中央政府计划建设的主要大型项目包括:今后8年内在公路建设方面投资350亿美元(不包括四边形高速公路);通讯设施在今后12年内将投资550亿美元;港口码头设施的投资为80亿美元;航空交通运输到2010年将翻一番,今后10年改建、扩建和新建机场将投入资金300亿美元。另外,在2014年前,城市建设将至少投入430亿美元。

  印度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之一,也是亚洲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国,现在的年出口量为2400多万吨,去年对中国的出口量达1300余万吨。印度的矿业公司要投资矿山,增加有关机械设备,提高开采、生产能力以及铁路、公路和港口的出口运输能力。奥里萨邦和哈拉施特拉邦今后在该领域的投资额约需70亿美元。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年粗钢产量将由目前的3623万吨(2004年产量)提高到2012年的6500万吨,2020年再迈上1亿多吨的新台阶。所以,在钢铁生产、矿山开发和辅料生产供应方面,投资金额至少需要150亿美元,相关配套设施需要投资约50亿美元。

  由于印度铁矿石储藏量丰富,所以国际上的一些大型钢铁公司要在印度投资建造大型钢铁生产厂。韩国浦项制铁和澳大利亚矿业公司HBP共同与印度奥里萨邦合作,投资100亿美元左右,在该邦建造一家大型综合性钢铁生产厂,年产量规模将达到1200万吨。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米塔尔总裁不久前表示,米塔尔钢铁集团希望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家综合性的大型钢铁厂,印度方面已经表示欢迎。

  印度是海洋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现有的港口码头设施、造船工业和海运业显得大大滞后。印度政府已作出规划,投资80亿美元扩增主要港口的相关设施,并鼓励各邦政府和民营企业投资港口码头设施,中央政府将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海运业。海洋资源,特别是海上油田和天然气的开发也正在大力推进。所以海洋产业将是印度今后扩大投资、进行大开发的重点之一。

  汽车工业也是印度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2004年,印度国内汽车销量已达120万辆。国际车界认为,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另一个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目前,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塔塔汽车公司生产的乘用车、载货卡车和农用车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接近70%。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印度建有汽车生产厂,年产量现已达15万辆,今后要分两步将年产规模分别上升到20万辆和30万辆。印度车界和媒体消息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已在印度购买了190多公顷土地,投资建设轿车生产厂,投资规模将达数十亿美元。大众的目的是利用印度低廉的生产成本,除印度内需市场销售外,将主要扩大对世界各国的出口,生产的轿车主要是中低价位的小型车辆。

  随着印度经济规模扩大、对外进一步开放,印度一些大城市的二次大开发摆到了议事日程。城市交通设施改造、通信设施完善、公共设施改进、电力设备扩充、居民住宅改善、大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以及政府决定在全国的19个邦新设立经济特区等,这一系列建设项目都要在今后15年内比较集中地展开。印度方面预测,起码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上述建设项目才能初具规模。因为总体上讲,目前印度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较低,建设需要时日。

  二、外企进入印度的市场环境

  国际金融机构认为,印度现有基础设施较薄弱,已成为引进外资的“瓶颈”之一。目前印年引进外资规模不足中国的1/10;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国内市场保护主义倾向较浓。金融系统不良资产和假帐等问题亟待解决,资金使用和流通效率不高。韩国大汉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分析,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劳动力市场限制最繁琐和复杂的市场之一;国民文盲比例高,使劳动力素质提高受到制约;但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出身者能受到较好的教育,所以白领阶层的英文水平均较好,能适应外企的工作需要,而且印度在软件领域里具有大批一流人才。欧洲国家的研究机构认为,印度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其今后吸引外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之一,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印度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英国《金融时报》(FT)评论,印度政府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的框架,开始以市场经济机制来发展国家经济,从而发挥出了国民的巨大潜力,为印度融入国际社会和全球化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印度经济和社会对国际社会的开放度会不断提高和扩大,相关限制规定和政策会逐步修订得更加宽松,经济法规和政策将逐步与国际接轨,这些都将会为印度吸引外资和外企进入印度市场逐步创造出宽松和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

  三、中印确立新型关系为企业带来机遇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大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虽然曾经经历过一段曲折。两国总理实现了互访后,对历史关系进行了回顾总结,确立了继往开来、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是中印建交55周年,两国要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并将2006年定为“中印友好年”,这为中印两国企业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访问印度时,双方签署了包括经贸合作等内容的十几个合作协议。200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36亿美元,2004年翻了近两番,上升到136亿美元。双方决定,到2008年,要努力实现中印双边贸易额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双方年内要召开两国经济贸易科技联合小组会议,讨论研究中印区域贸易合作问题,广泛探讨投资、企业进入对方市场、经济合作,为两国经济和企业创造更好的互补双赢条件。

  中国和印度被国外业界认为是亚洲地区两块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印两国的建筑企业在该领域有广阔的合作舞台,他们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东西。目前,虽然印度经济与中国尚有差距,但印度有许多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长处,除IT产业的软件之外,印度企业生产等量产品所消耗资源仅中国的1/3。现在,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特别是中国的家电产品在印度市场已有很大名气。今年,TCL家电产品在印度市场将占有10%的份额。海尔、长虹等家电产品也已大量进入印度市场。此外,中国的日用百货已成为印度的大百货商场、乃至街头摊位的大宗商品。由于印度目前的居民收入所限,中国的中低档家电和日用品在印度市场上最受欢迎,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为其它行业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总体上讲,中印两国的建筑行业相互之间较为生疏,因此双方需要加强交流,熟悉对方市场环境。据国外一些驻印机构和企业对印度建设市场分析,基于市场保护和提高就业率的考虑,印度目前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国内的一般建设项目对外开放度有一定限制,所以一般会以印国内企业为主进行招标。只有一些大型项目和相关设备,以及印国内设计、施工有困难的项目才会进行国际招标。欧洲、日本和韩国的业界所关注的是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及其设备。他们认为,进入印度建筑市场除掌握必要的市场信息之外,在印国内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是进入印建设市场的重要一步,先与印方企业建立一般合作关系,再逐步过渡到密切合作关系,最终联手合作参加项目竞标,这样成功系数会比较高。另外对有关法律,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有关规定、项目资金和融资状况事先要有较清楚的了解。

  与中东建筑市场不同,首先,印度的土木建设市场所需要的大量劳务不允许外企从国外雇佣,而需在印度国内雇佣。这实际上对外企也有好处:一是当地劳务能保证需求数量;二是劳务费比较低廉。雇佣当地的建筑工人最好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劳务市场比较了解而且熟悉,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其次,对工程项目的监理要细致和严格,因为当地建筑市场运作尚不规范,监理不周容易出现质量等问题,影响企业形象,极有可能一锤子砸了自己的“饭碗”。最后,印度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信仰、习俗、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外企进入印度市场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目前印度国内居民贫富差距较大,文化程度也有很大差别,贫困人口比重较大,作为发展中国家,这是前进中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外企人员在印度要正视当地的国情,并尊重其文化。

编译/阿序
《国际工程与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