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资讯

电气设备:电站设备出口市场的情况简报

1970-01-01 08:33:27


目前所谓的电站项目海外订单金额往往是EPC交钥匙工程总包款,设备款只占其中一部分,三大主机的设备款占比低于30-35%。我们在研判东方电机( 65.83,-2.67,-3.90%)(600875)、上海电气、哈动力等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时,不能让金额巨大的海外订单所迷惑,以为集团获得的EPC工程订单就等同于设备厂订单。2006年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出口额为3.35亿美元(含工程承包款),大约相当于三大主机厂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设备,税后主营收入224亿元)的10%。综合各种因素,我们预计出口设备的实际利润率可能与国内相近。
  报告等级:★★

  一、各国概况目前,我国电气设备厂家出口金额逐年增长,故有必要关注国外电力装机情况的变化,尤其是国货出口较为集中的南亚、东南亚地区。由于电站设备行业周期性较强,出口对于厂商而言,重要性更大,故本文主要关注电站设备。在电站设备领域,中国核电、燃油、燃气、风力发电机组的国际
竞争力很有限,中小水电设备产品可以出口到发达国家,6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电站设备产品也已可以出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

  目前,大家期望比较高的市场是南亚、东南亚地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也启动了,但电站设备需求还很小。2001年底非洲总装机约1.02亿千瓦,扣除南非、埃及后的非洲总装机为0.448亿千瓦;从1998年底至2001年的三年间,整个非洲只增加了340万千瓦装机,年均增速1%;其中南非、埃及共增加了190万千瓦。北非除埃及外最大的电力市场——阿尔及利亚(非洲第二大国)目前的总装机容量约为650万千瓦。我们假设非洲电力装机01-06年间每年增长5%,2006年底时也不过1.3亿千瓦总装机,未来假设增长率为5-8%,年新增约650-1200千瓦。

  亚洲市场比非洲要大很多。2001年底时扣除中、日、韩之后的亚洲地区总装机3.93亿千瓦,与中国的规模相近,但增速远低于中国。1998年底至2001年的三年间,中国电力装机年均增长近7%,不含中日韩的其它亚洲地区增长率低于1%。但这种情况在2005年以后有所改观。

  2001年底时,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等6个“规模较大、装机增长较快的国家”总装机为2.13亿千瓦,我们估算的2005年底总装机约为2.35亿千瓦,四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2.5%。由于经济增速比较快、电力建设欠帐比较多,预计此后5年间,这6个国家的电力装机增速会大幅提高至约为8-9%左右,年新增约2000-2500万千瓦。中日韩及上述6国之外的亚洲地区电力装机增速预计仍然会比较慢,年新增约1000万千瓦上下(增速4-5%左右)。

  由上述分析,我们预计未来三四年内,非洲、南亚与东南亚两大地区一年内新增的装机容量约为3650-4700万千瓦。其中,电力建设增速最快的是越南、印尼、印度等三国,该市场潜在价值有望占到我国电站设备出口总市场的80%左右。印尼06年曾招标1000万千瓦燃煤电站的建设项目,国内三大动力厂(哈动力、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一度有望联手中标,后出现变数(目前是分批分包招标,导致厂商间竞争加剧)。印度、越南也启动了大规模的燃煤电站项目。

  二、竞争厂商

  我国电站设备厂家数量较多,但大型的汽轮机、电机、锅炉一体化集团只有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家。中机联发电设备中心2007年初的数据称,2006年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共完成1.10亿千瓦(同期全国装机增加了1.01亿千瓦),同比增长27%,其中,水电机组1435.77万千瓦,增长47%;火电机组9568.78万千瓦,增长25%。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5亿元,增长24%。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为76%。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企业生产的三大主机共完成工业产值约689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国同类产品产值之比为72.9%,优势小幅扩大。请见表4。主要厂商见表5。

  电站设备全球范围内主要有九大厂:日本三家,日立、三菱、东芝;中国三家,东方、上电、哈电;GE、西门子、阿尔斯通。东南亚、南亚、非洲只有印度重型电力有限公司一家大型的本土燃煤电站设备厂家。另外,东芝拟与印度LARSEN & TOUBRO公司合资,在印生产汽轮机、发电机等,目标是5年后年销售额达到约200亿日元(L&T)。东方电气集团也拟在印度建总装厂,上海电气集团也有计划在印度合资建厂。

  在东南亚、南亚市场,传统优势厂家是日系企业。受中资企业的竞争影响,它们的整个电厂工程总包报价已从以往的1200美元/千瓦,主动降到的900美元/千瓦左右(我国国内火电厂造价通常是520-650美元/千瓦)。另外,由于日本国内贷款利率低,其提供的出口信贷利率不到我国进出口银行的1/3,但产品报价比中国高20%或更多,中方报价通常是工程总包800美元/千瓦左右。中小水电设备产品厂商众多,竞争最为激烈,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厂商数量也相对较多(3+1家或更多),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国内厂商只剩下三大集团(东方、上电、哈电)有实力参与竞争。

  在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领域,三大集团实力相似、难分上下;东方电气集团吃亏在没有出海口制造基地,但地理区域上离东南亚、南亚又相对较近。

  有媒体统计称,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从东南亚、南亚国家获得的电站设备订单已超过500万千瓦,合同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需要提示大家的是,目前所谓的电站项目海外订单金额往往是EPC交钥匙工程总包款,设备款只占其中一部分,三大主机的设备款占比低于30-35%);其中,仅上海电气集团一家,最近两年的出口收入接近20亿美元(超过200万千瓦),正在跟踪的项目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指EPC工程)。据成都海关统计,2006年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进出口总额5.9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35亿美元(含工程承包款),同比增长595.5%;进口额为2.58亿美元,同比增长69.4%。

  集团出口额大约相当于三大主机厂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设备,税后主营收入224亿元)的10%。

  我们预计,未来三四年,在东南亚、南亚的电站设备市场中,中国产品(含外资在华工厂)份额将可达25-50%(其中,三大电站设备集团约占80%)。我们估算,2008年、09年,我国三大电站设备集团实际出口的装机容量不超过600-1200万千瓦/年(合每个集团200-400万千瓦/年,相当于目前产值的7-15%);2006年,这一数字约为300-500万千瓦(占各集团产值之比不到10%)。显然,出口市场的净增长(300-700万千瓦/年)不足以抵消国内市场减少的影响(预计2009年前后国内新投产机组装机容量比2006年减少2000万千瓦以上)。

  由于性价比不低、竞争力较强,受国内电力工程公司海外总包(EPC交钥匙工程)业务迅猛增长的带动,我国电站设备的出口前景很好,但面临着几大问题,包括:1、业主方的融资担保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电站业主普遍需要融资,但不容易找到担保方,不利于中方厂商争取国内出口信贷支持,尤其是印尼市场,这个问题最为突出;2、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相互压价,工程总包最低价曾达500-700美元/千瓦;3、
人民币汇率变化(升值),海外订单交货期可达2年以上(国际火电工期通常在30-35个月以上,2007年签订合同,2009年交货是常事),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达到5-10%以上;4、出口的运输成本较高,国际钢材成本、人力成本也都比较高,工程施工周期长于国内等。综合各种因素,我们预计出口设备的实际利润率可能与国内相近,以美元标价的售价(含运费、
人民币升值预期)必须比国内售价高出8-15%。

  最后,再次提示大家:目前所谓的电站项目海外订单金额往往是EPC交钥匙工程总包款,设备款只占其中一部分,三大主机的设备款占比低于30-35%。打个比方,假设上海电气集团承揽了10亿美元电厂EPC交钥匙工程,其中给上电三大主机厂的设备订单不超过3-3.5亿美元。我们在研判东方电机(600875)、上海电气、哈动力等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时,不能让金额巨大的海外订单所迷惑,以为集团获得的EPC工程订单就等同于设备厂订单。

 来源:投资非洲企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