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资讯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投资海外切忌“唯成本论”

1970-01-01 08:33:27

 

如果一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动机和主要标准都是成本因素,那么,这些企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中国服装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决不是便宜的人工或者原材料成本可以简单类比的。在一个产业不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其人工成本节省下的空间很可能被其他因素吃掉。

  “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正在消失,纺织行业开始进入高成本时代。”   

  苏州一家大型纺织集团的一位经理说,在他们产品的出厂价格中,原料占了7成,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等制造成本、税收成本等占27%,剩下的利润仅在3%以内。这些生产要素价格都在上升,但上涨最多的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一线工人工资涨了10%,按照该集团有3万名员工计算,每年将多支出3600万元,仅此一项就减少了公司10%纯利润。

  成本高企压力增大   

  近几年,纺织服装企业的“民工荒”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在相对较大的劳动强度和微薄的工资面前,民工选择了用脚投票,这种情况迫使大部分服装企业改善条件,提高工人工资。但是,如此一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又让中国这些企业感到巨大压力。   

  解决压力的一条途径就是“走出去”,把加工地设在那些比中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不少服装企业满腔热情地到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准备“走出去”,但是,调查结果却让企业心寒,许多地方缺少产业配套造成综合成本上升就成了最大障碍。   

  如果一个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动机和主要标准都是成本因素,那么,这些企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中国服装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的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决不是便宜的人工或者原材料成本可以简单类比的。在一个产业不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其人工成本节省下的空间很可能被其他因素吃掉。

  海外投资另辟蹊径    

  面对欧、美设限,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国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纷纷另辟蹊径。其中,在第三国设立工厂受到热捧。   

  据江苏红豆集团常务董事王竹倩透露,红豆在柬埔寨投资约3亿元的工厂已经开始投入建厂,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将用于出口到国际市场。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开美、欧对于国内企业纺织品的限制,而柬埔寨不在美、欧设限范围的国家内。此外,由于国内土地、水、劳动力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柬埔寨等国家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前,红豆集团在无锡工业园已经有了自己的工厂,又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考察了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设立工厂也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   

  浙江华孚集团有限公司王小生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考察,酝酿在第三国设立工厂的计划。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除中央管理的企业外,我国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纺织企业在海外设厂较多,主要集中在亚洲的蒙古、越南,非洲的南非、毛里求斯,美洲的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

  配套缺陷阻碍发展    

  走出去到海外设厂的诸多利好因素,让纺织企业不禁心头一热,但在他们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配套“陷阱”。严格说来,这个“陷阱”不是别人有意设置的,而是,我们的企业在投资的时候,只考虑了成本因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是源自于我们的盲目。

   

  曾经有苏州一家大型羊毛精纺企业动了投资东南亚的念头,他们通过国外研究公司做系统了解,发现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虽有工资成本优势,还有对外资企业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可以做配套的当地企业基本没有,产业配套能力极差。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综合制造成本未必比长三角地区低。   

  江苏普坤集团也有过类似的测算。该公司一位高层给记者做了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某个或几个特定链节的优势,这些是决定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链节,可以是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也可以是原料供给、市场营销、生产规模等。“比如做一件衬衫,大到面料、小到纽扣都是由专业配套商提供的,服装厂其实是一个组装车间。在苏南地区,完整的产业配套链已形成了,距离最远的供应商也不过两小时的车程,供应链管理成本降到最低点,”这位高层解释说。这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是无法做到的。 

  “一万锭纱线生产线在老厂区要用工人120名,而引进了进口自动络筒机的新疆厂区,只用60人。这两年,老厂区纺纱车间装备也将达到国际先进,一线劳动力可以减少数千人。”痛定思痛,华芳集团的高层得出了这样的定律:解决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更新设备、提高效率,从而少用劳动力,研发新产品,创造独特的技术优势。

  全盘考虑转换思维    

  前面提到,按照苏州那家大型纺织集团有3万名员工计算,每年将多支出3600万元,仅此一项就减少了公司10%的纯利润。也许,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把这减少了的10%的利润看成是损失,而应该看成是对人力资源的合理投入。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的配额的取消,尽管欧盟和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重新设限,又推出各种名目的壁垒来设置障碍,这些大的服装市场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中国商品的身影。按照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我们可以给全世界的人,每人至少做一身衣服。真的能指望让全世界的人都穿“中国制造”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这些大的服装市场,出于政治的需要,以及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会只从一个国家进口服装的。所以,在量的方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文章可做了。那么,为什么不从提高产品品质、产品档次上动脑筋?谈到服装品质与工人工资的关系,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如刚先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拿着微薄收入的工人是不可能做出阿玛尼的。”   

  我们许多出口产品,利润只在几块钱之间,也就是说,每一次风吹草动,就有可能把我们的出口商推向蚀本的边缘。而且,这种状态,也使我们的议价能力几乎是零,在那些服装买手面前,只能是一匹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且,今天,我们在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设厂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他们既然能生产这些产品,而且他们工资水平比我们更低,比我们更有竞争力。为什么他们就不会自己办厂出口,就像当年我们一样?答案应该是,他们也会这样做的,只是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与其“向下”寻求更低的成本,不如“向上”寻求更大的空间。而且,经过这十几、二十几年的积累,我们的服装企业从资金,人才,管理经验,以及设计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出口更高档次产品的能力。   

  向前看,向上走,是我们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服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