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研究

中国在全球投资中的地位的重要变化及应对考虑

1970-01-01 08:33:27

 

[作 者:江小涓]

  近两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有一些重要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对地位下降,其它类型外资大幅度增加,外商收购兼并投资增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面对新情况,需要统筹考虑涉外各方面政策。

 

  (一)若干重要变化

 

  1、外商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比重下降
  国内比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上世纪90年代平均为12.1%,2005年已降为5.6%。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外资所占比重,从前些年占10%以上降为2004年的4.4%。

 

  国际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上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达到12.5%,明显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7.2%的平均水平,2004年已降为8.2%,同年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分别平均为10.5%和19.1%。巴西、尼日利亚、墨西哥、俄罗斯、乌克兰、越南、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大国,这一比重都已高于中国。

 

  上述变化是由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和外商对华投资从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今后几年,中国吸收外资仍将保持这个基本态势。

 

  2、其它类型外资增多

  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长趋缓的同时,非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吸收外资不断增加。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企业在海外融资,2004年,中国证券投资负债项目差额达到132亿美元,2005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二是国外投资者以QFII等方式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此外,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外资企业和国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会增加。各种方式合计,今后非外商直接投资类型的外资每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3、外商收购兼并投资增加
  近两年来,外商收购兼并方式的投资增多。虽然制造业中购并投资的比重还不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但涉及到一些重要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影响较大。中国银行业正在集中进行股份制改革,吸收了较多的海外战略投资。收购兼并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用于获得被购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当时看,可能没有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和就业,这与人们以往对外资的认识有差别。收购兼并投资还是一个易于引起争论和舆情关注的问题。

 

  4、对外投资迅速增加
  最近两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2005年已达69亿美元。不少企业有未来五年内对外投资的设想。国际经验表明,影响对外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收入水平、GDP总量、出口规模、国内投资能力、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市场生产能力过剩状况、本币升值预期等。我们结合国内情况和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估算出中国“十一五”期间累计对外投资额可能超过800亿美元,2010年的投资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排名进入前3位。

 

  (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收入水平达到转折点
  “十一五”中期,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2000美元。在国际投资理论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收入水平。迈过这个台阶,就进入了国际投资的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快速增加,资本净流入速度减缓,吸收外资方式增多。中国出现的变化符合这个阶段的特征。同时,达到这个收入水平,还会引起对外经贸领域中的其他重要变化,例如汇率压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趋弱等。形象地说,过去二十年,我们对外经贸发展是处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而目前这个平台本身却在发生变化。

 

  2、生产能力过剩
  近几年,国内不少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外资若建新企业,会导致能力过剩问题更加突出,立足和发展的难度大,因此倾向于用购并方式。同时,国内市场饱和以及愈来愈多的贸易摩擦,迫使国内企业加快对外投资。

 

  3、投资环境改善
  收购兼并投资对东道国市场和法律环境要求较高:企业财务透明,有产权交易的相关制度。发达国家之间投资主要用收购兼并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用新建企业方式。近些年中国企业财务制度和资本市场建设有进展,国有企业冗员和社会负担减轻,改善了吸收购并投资的环境,外商以购并方式投资的意愿增强。

 

  4、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中国已经成长起来一批大企业,而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对外投资。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收购兼并类投资占54.7%。表明中国企业开始有能力采用这种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较多,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

 

  5、全球投资活跃
  服务业扩大开放是突出特点。亚洲、拉美、中东欧许多国家的服务业都着力吸引外资。目前,印尼、韩国和泰国允许外资银行100%控股本地银行;菲律宾允许外资银行占50%的股权;马来西亚规定对外资银行保持30%的股权上限。到2003年底,韩国主要的7家国内银行外资股权占比分别为73.6%、4.5%、37.2%、51.8%、71.0%、89.1%和48.6%。开放趋势刺激了服务业投资大幅增加,比重已占全球投资三分之二以上,是全球投资活跃的主要原因。

 

  6、其它国家的竞争
  近几年,南亚、东亚、拉美和中东欧国家以各种措施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其中一些国家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类似于我们前些年的情况,对外资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我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将面对更加竞争的格局。

 

  (三)通盘考虑应对措施

 

  1、全面认识吸收外资的意义
  吸收外资是利用全球各种资源的重要载体。全球投资70%以上投向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是全球资金供给最充分的国家,是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对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来说,吸收外资并不是因为国内没有资金,而是要吸收资金流动中搭载的各种竞争能力。全球竞争十分激烈,任何企业都需要不断地重组内部外部各种资源。

 

  2、努力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地位的持续下降,对增长和结构升级都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外商投资企业要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和发展,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是基本要求,市场力量推动外商直接投资上水平的基础开始形成。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最新研究,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有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的首选,美国以41.2%排在第二位,印度以29.4%排在第三位。可以预计,今后外商直接投资将更多地带来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我们要努力使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保持在较大规模并持续有所增长。

 

  3、加强监管预防风险
  外商直接投资着眼于长期回报,撤资成本高,是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的外资类型。非外商直接投资类型外资的监管难度大,需要及早研究对策。最近跨境资本流动中短期资本的比重上升,要有得力的监控措施。对外商收购兼并型投资,要认识到这是跨国公司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中国投资环境改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外商投资具体方式的选择。但同时,也要防止外商购并导致一些重要行业中产生垄断问题。对涉及国家安全产业中的购并案要有审查程序和控制能力。


  对外投资要防止出现盲目决策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积极创造各方面条件,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并获得成功的环境。同时,要防止一哄而起向外走。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面临与我们相似的情形,结果是大量海外投资造成巨额损失。我们有不少企业仍然存在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对这种可能性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和必要的监督。大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时,涉及敏感国家、敏感行业的大宗购并案要慎重。

 

  4、促进有效使用国内资金
  国内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企业体制和政策导向的原因,这是今后平衡内部关系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金融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一些缺陷是重要原因。我们虽然有高额的居民储蓄,但将资金集中到能够安全而有效率地使用资金的企业手中的体制不够完善。投资者要求高回报,融资者要求低成本,需要金融市场有效率。特别是股本投资是一种跨时交易,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获得回报,需要一种可信的制度基础,使投资者相信其权益会得到良好保障,直接融资体系才能迅速健康地发展起来。不少研究表明,金融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倾向于更多地吸收FDI,因为国内融资困难多,成本高。今后国内企业可以引进外资,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使用国内资金还是国外资金的选择空间更大。要加快完善国内金融体制和政策环境,使国内资金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5、统筹考虑涉外各方面政策
  中国同时作为贸易大国、吸收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制定政策要考虑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我们既要促进商品流动,也要促进要素流动;既要考虑引进外资,也要考虑对外投资;既要适度保护国内市场,也要推动别国开放市场。这对统筹开放各方面政策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推动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及扩大国际间合作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任何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大事件,我们都已不能置身其外。同时,国际社会也认识到,中国能否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与各国一道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将成为影响国际经济走势和系统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处理全球经济事务和调整完善相关国际准则时,要反映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诉求。这是有利于我们更积极处理好外部关系的重要基础。

   
信息来源:《2006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