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33:27
樊增强 牛晓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这就需要科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应对的策略。
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优势所在
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产权关系较为清晰,企业高层经营者的收入多以提成、股权等形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由此保证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其跨国经营的健康发展。
速度优势。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少,其决策行为更接近于市场决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反应迅速就是优势,可以使其在大公司作出反应之前就获取可观的业绩。
创新优势。中小企业组织紧密,沟通的障碍少,灵活性高,创新的环境更为宽松和自由。中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往往充满活力,更倾向于风险性投资。中小企业会致力于哪怕每年仅几百万美元销售潜力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大企业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而许多技术进步恰恰是基于诸如单个元件、材料和装配技术的“小”发明而形成的。
低成本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在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形成并不断扩大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取得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造大量的经济剩余。这种经济剩余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如资本与技术)的生成能力,为产业结构的提升奠定物质基础。
企业集群优势。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间,比市场组织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既具有大公司规模经济的优势,又具有中小企业柔性生产的特点,其具有的技术扩散效应以及核心能力的传播与共享等优势,可以最终形成分散状态下的单个中小企业所不能达到的高效率。在实践中,这种集群优势已经大大提升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独特的国际竞争能力。比如,用小规模的生产技术及生产经验来开拓需求量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用低成本优势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利用遍及全球的华商网络进行营销等。
影响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障碍
应对国际化管理能力匮乏。中小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国际化的经营要求相差较大,致使许多企业难以适应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政策以及各种技术要求等。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宏观战略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明确的方向感。
跨国经营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境外企业或管得过严、干预过多,或放任自流、管理失控。
海外经营网络缺失。多数境外企业都是由国内遥控的,只与母公司进行双向联系,还不能与其他境外子公司形成多向联系,不利于资源共享和降低经营成本,不利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整体规划和调控。
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功能都比较弱,国内为之服务的信息也明显滞后。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许多企业反应迟缓,缺乏危机感,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形势的客观判断,因而迎接市场挑战的能力较差。
跨国经营人才缺乏。这与企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如选派驻外人员不是出于业务需要,而是按人情关系;驻外人员轮换频繁,常常是刚能胜任工作就被调回国内,并造成了驻外人员的短期行为等。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缺少资金支持。面对行业分布广泛、市场竞争情况各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中小企业,银行难以作出精确的贷款评估。在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利率的浮动来补偿额外的贷款成本,于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就产生了。同时,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许多中小企业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占领国际市场,造成倾销指控不断;难以应对发达国家日益苛刻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及日益繁琐的包装、运输标志以及卫生环保方面的各类规定;一般没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宏观与微观战略,国际市场开拓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促进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措施选择
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放松限制条件。可以在项目分类和企业分类的基础上,对境外投资申请进行分类管理。凡是符合对外投资产业选择方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跨国投资项目,可列为鼓励类项目,实行登记制;凡是不符合对外投资产业选择方向、企业竞争力弱的跨国投资项目,可列为限制类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另外,在外汇管制、对投资者的征税等方面都应该透明化、制度化。
优化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外部环境。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基金,扩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建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信息、经营指导、职业培训以及研发、中介和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商业化的投资咨询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跨国业务,因为只有咨询公司与企业的投资项目共存亡,他们才有足够的激励进行创新并承担风险。
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以提高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
构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集群组织。通过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及紧密的协作,组织一张紧密的中小企业集群网,对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支持的辅助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