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33:27
非洲: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新热土
无论是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设计,还是为寻求新的目标市场安排着想,广袤而富有潜力的非洲市场都应该纳入中国企业的视线。赢得了这一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发达国家频频发起的贸易制裁,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张锐
非洲市场的潜力
非洲大陆如今所释放出的特有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据国际矿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探明的150种地下综合性矿产资源在非洲均有储藏,尤其是与发展高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50多种贵重稀有矿产,在非洲的储藏量异常巨大,其中至少有17种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陆地上的资源只有8%进行了勘探,大部分矿藏资源仍未得到开发,非洲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非洲石油是国际资本垂青的“第一资源”。资料表明,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950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不仅如此,非洲石油品种多、品质高,如此巨大而优质的能源上游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所不愿意放过的。
非洲大陆并不富足,但非洲所释放出的市场需求却十分庞大。据非洲投资网提供的数据,非洲国家每年要花1700亿美元用于进口,约83%的GDP(4600亿美元)都用于消费。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连续6年创下历史之最,而且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据非洲开发银行和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2007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07年非洲国家平均GDP增速将达到5%以上,预计2008年将达5.9%。无独有偶,世界银行预计,未来5年-10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4%左右。这种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为加大非洲国家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证。
资料显示,目前三分之一的非洲国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另据南非一家公司的最新调查表明,非洲目前拥有7.5万多名百万富翁,他们的财产共计7000亿美元左右。谁先抓住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谁就能够抢到非洲市场的金钥匙。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非洲地区具备市场成本优势,外国直接投资回报率一般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据美国商业部最新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外部直接投资回报率达24%-30%,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16%-18%的平均回报率。
非洲的商业环境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非洲曾是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但今天的非洲却以自己超强的吸引力彻底颠覆了这种歧视性判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近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整个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每年不过几十亿美元,而2005年则增加到300亿美元。以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计,目前非洲已经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如此浩荡的资本流入主要得益于非洲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善和宏观商业环境的改良。
令外资最为担忧的非洲国家动荡不定的政局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观。一方面,安哥拉、塞拉利昂、刚果(金)和利比里亚等国延续多年的内部冲突已经缓和,绝大多数国家政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制定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作为非洲整体发展战略,明确了非洲今后政治和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在财政平衡方面有所改善,非洲国家的平均财政情况已从赤字变为盈余。与此同时,非洲在与国际社会的协调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为了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许多非洲国家开始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简化投资非洲的审批手续,同时出台大量的优惠政策。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亚洲,“向东看”开始成为非洲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性选择。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经济顾问哈里·布罗德曼博士曾在其撰写的《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疆界》一书中认为,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将有助于非洲摆脱过度依赖少数几种初级商品的局面,从而提高出口的多样化,转向增加生产劳动力密集型轻工制成品及服务。而在2007年上海非行年会上,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则指出,非洲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帮助其实现工业化目标。他认为,亚洲国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正是如此,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抛出特别的“橄榄枝”成为了非洲国家的一致行动。
中国政府的政策驱动
资本输出既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更能够弥补非洲国家自身投资的不足,进而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培植经济增长的后劲。为此,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打通“绿色通道”。为了协助中国企业走向非洲,中国与非洲2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构造协调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与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建立了对非工作协调机制,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投资与贸易的合作。
——提供资金援助。国家开发银行建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未来3年内对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的贷款支持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中国银联也已采取措施,方便中国人在非洲刷卡。
——开展“空中接力”。日前,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以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中国在非企业将大受裨益。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累计117亿美元,其中企业直接投资66.4亿美元。与发达国家进入非洲投资贸易市场相比,中国虽然慢了半拍却后来者居上。目前中国在非洲设立的合资企业已超过600家,中非贸易总额达500多亿美元,中国已超越英国成为美国和法国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企业的非洲生态
由于中国同非洲历史上的友好关系,非洲人更愿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加之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实用,广受非洲消费者的欢迎。那些提前发现非洲商机并已经深入到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收获很大。2006年,华为在非洲的销售收入达到20.8亿美元,产品和服务进入了40个非洲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在非洲的利润率达到成熟市场的5倍左右。海信、海尔等中国家电企业或在当地开展贸易,或建立连锁商店,或建立工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获得了经营上的成功。
与过去投资非洲的企业大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不同,如今已经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非洲市场。虽然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公开统计数据,但有两个经济事实却是不能忽略的:2006年,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在非洲投资额已达5600万美元,居全国各省之首;江苏省连续7年在尼日利亚举办经贸洽谈会。
投资方向多元化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过去中国向非洲的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采掘业,在非洲进行油气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开发、渔业捕捞等,而今天,面向资源型的投资不再是惟一的投资目标,多元化的投资领域正在出现,其中包括服装、农产品加工、发电、公路、旅游和电信等。
中国金融企业将成为进入非洲市场的又一支新生力量。为了探索中非金融合作的新途径,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设立了200万美元的双边技术合作基金;无独有偶,国家开发银行在非洲设立了18个国别组,并且该行与东非开发银行、东南非贸发银行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更多的国内金融机构还将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其主要职能是为非洲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进一步为非洲国家减少债务负担提供援助。
面对被国际资本不断搅热的非洲市场,许多尚未涉足其中的中国企业不免心动,但是,远离我们的非洲大陆对国内不少企业而言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商业空间;不仅如此,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下,投资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非常严峻。首先,由于非洲很多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企业生产需要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因此,外资企业投资启动成本异常高昂。其次,劳资纠纷在非洲特别突出。非洲许多国家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工会,工会力量很大,且喜欢“为民请愿”,并且在工会介入的同时政府也会过问。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势必使投资企业陷入被动。另外,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贬值风险依然存在,企业稍有不慎,好不容易得来的财富就会化为废纸。因此,对于准备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清醒的市场选择比升腾的投资热情更重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