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33:28
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2008年6月11日,美国国会以“新挑战:中国在西半球”为题举行了中拉关系听证会,来自霍普金斯大学、迈阿密大学以及美洲国家对话组织的三位美国学者提供了证词。此次听证会较为客观地评价了中拉关系,基调明显由以往的“中国威胁论”转向了“中国伙伴论”。
一、关于中国在拉美的战略目标及利益。美国学者主要从中国在拉美的利益和战略两个角度解释中拉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即中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确保原材料进口安全,并利用其国际影响孤立台湾。美洲国家对话组织学者埃里克森指出,中国对拉美的战略影响已从边缘角色逐渐演变为中心角色,这一角色变化不应被视为进入了拉美“真空”,而应看作拉美全球关系变化的一部分。
第一,中国已成为经济大国。迈阿密大学的埃利斯认为,中国正在全球寻求初级产品供应以支撑国内经济增长,这已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基石。由于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制造业以出口为导向以及土地和水资源紧张,中国把拉美看作全球初级产品的重要来源地。同时,中国比较看好拉美市场,尤其因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拉美的市场地位日益凸显。
在能源方面,美国异常关注中国对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以及玻利维亚等国能源领域的投资。埃利斯指出,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产能已达极限,如果委内瑞拉不能履行与美国和中国签署的出口合同,政治因素以及委内瑞拉对中国公司以及资本的依赖有可能导致委内瑞拉首先确保向中国出口。埃利斯认为,若要评估中国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以及厄瓜多尔的关系,中国无非是看重这些国家的资源,而不是意识形态发挥了作用。
第二,积极发展与未建交国的关系。埃里克森认为,中国依靠对外援助和开放市场等政策手段,积极发展与拉美未建交国的关系。中国对加勒比的援助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哥斯达黎加之所以与中国建交,是因为阿里亚斯总统看重中国的经济活力以及中国的广阔市场;而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都不具备向中国大陆出口初级产品的能力,却能从台湾获得大量援助,两国宁愿继续与台湾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基于扩大对中国大陆出口的考虑,巴拉圭正考量如何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作出选择。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外交”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大陆已成功利用援助和贸易手段削弱了加勒比国家与台湾的关系。
简言之,美国学者认为中拉关系不断深化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其一,因经济高速增长需要寻求广阔的海外市场及原材料来源地,中国需要培育包括拉美在内的政治联盟。其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仍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开展“外交”竞争的重要战场。其三,拉美及加勒比国家正积极推动对外经贸关系的多元化,由于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往来及援助不附带民主或人权条件,拉美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可以缓解美国在民主化或人权问题上所施加的压力。
二、关于中拉关系对美国的影响。中国对拉美的影响日益加深,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中国因素使得拉美初级产品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周期,不仅使拉美国家获益,而且也符合美国的利益。霍普金斯大学的冈萨雷斯指出,从中短期来看,中国在西半球对美国的挑战不是来自外交或地缘政治方面,而是来自中国经济在拉美的扩张。
第一,中国在西半球尚未对美国构成威胁。冈萨雷斯认为,在西半球,中国的战略重点是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如果为了与拉美发展关系而疏远了美国,则会得不偿失。为扩大在西半球的影响,中国借助经贸关系和文化外交两种方式在拉美不断构建软实力。由于经贸关系和外交不一定是“零和游戏”,目前中国尚未对美国在拉美的影响构成威胁。
第二,中国因素推动拉美经济繁荣,符合美国在拉美的经济利益。埃里克森指出,虽然中国进入拉美可能使美国失去一些商业利益,但中国经济可以刺激拉美的经济增长,有助于拉美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改善,这也符合美国对拉美的期望。中国因素推动拉美经济繁荣,有利于美国扩大在拉美的经济利益,符合美国在拉美的利益诉求。
第三,在能源领域,中美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但不是威胁。传统观点认为,中国与委内瑞拉的伙伴关系威胁了美国的能源安全。冈萨雷斯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批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经济方面来看,委内瑞拉把重油输往中国没有意义。由于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轻油,即使中国对重油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但也不是中国炼油技术发展的重点。从政治方面而言,中国进入拉美异常谨慎。中国加大对拉美的直接投资,仅仅是严格的商业行为。
第四,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拉美的“外交”之争,使美国陷入困境。美国官方立场坚持认为,拉美及加勒比国家是否与台湾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是其内政。目前,美国对台湾与拉美及加勒比“建交国”关系的瓦解表现得漠不关心。埃里克森认为,这种战略上的模糊可能更适合美国,而其他各方则对此深感困惑。
第五,中国进入拉美有可能引发非传统安全问题。埃利斯认为,目前中拉军事关系发展的直接影响不大,但这种军事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埃里克森认为,虽然中美在西半球并未存在真正的冲突,但美国应关切中国在拉美的外交活动,关注中国因素在西半球可能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关于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在西半球的“挑战”。中美两国在拉美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和目标,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此次听证会的主要论调表明,由于拉美的利益需求以及应对中拉关系发展的挑战,美国应利用中国对拉美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美国在拉美的建设性伙伴。埃利斯认为,中国出现在拉美,有助于该地区实现繁荣,最终强化美国与拉美在经济、地缘以及文化上的传统关系。为应对中国在西半球的“挑战”,美国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美国应关注中拉贸易受损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一些拉美国家在中拉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墨西哥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受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最大。中墨贸易结构不仅有较强的相似性,而且中墨两国在美国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此外,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的纺织、家具、玩具产业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冲击。同时,中美洲国家的服装业及纺织业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冈萨雷斯认为,考虑到美国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政府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内,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或实施补偿性政策。
第二,美国积极推动和巩固拉美的民主化。虽然拉美的知识精英崇拜和仰慕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但拉美仍是西方文明的成员,与欧美有着相似的政治传统和社会历史文化。冈萨雷斯认为,对拉美而言,中国的政治模式不具有吸引力。美国在拉美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利用拉美人对美国的怀旧情绪,足以确保实现美国重新进入拉美的战略目标,其中民主化应是政策的核心内容。冈萨雷斯和埃里克森均强调,为实现拉美的民主化,美国的拉美政策应借助文化外交,加强拉美的自由民主制度。
第三,构建中美两国的拉美事务磋商机制。中美两国在拉美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并且拉美可以从中获益。虽然在获取市场和资源方面,中美两国面临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但不会阻碍两国的合作。埃利斯认为,中美两国在拉美追求各自的利益方面,可能会面临冲突,为避免误解和实现共同利益,两国可就拉美事务建立稳定的磋商机制。
此次听证会的基本判断是,从长期来看,中国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出现在拉美不能简单地视为对美国利益的威胁;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会不断扩大,美国的对策应是加强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在拉美事务上就美国关心的问题与中国保持对话,并谨慎监控中拉关系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