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08:33:28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类型:转载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走出去”战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其中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特点在FDI(对外直接投资)上具有优势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日益蓬勃发展,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走出去”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迈出了海外投资实施国际化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实力较强的中国民营企业,如海尔、华为等在海外拓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然而,“走出去”是有风险的,国企的风险最终就是政府的风险,国有企业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并不适宜成为“走出去”的主体。理想的投资主体非民营企业莫属,因为他们最懂得珍惜企业的成本。总体看来,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制度绩效显著
新制度经济学在阐述制度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时认为,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或者一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制度效率是最高的;而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也往往较高。
追溯一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成功企业尽管从起点低的传统产业起家,却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相反,国有企业产权遇到了不能将外部问题转变为内在激励的障碍。
按照国有企业产权的理论设计,在国有企业产权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自身利益都是相同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每一个成员分享公有经济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在这样的经济组织里,对使用共有权利的监督和在成员之间开展谈判的成本就应该为零。然而,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不可能真正做到这些。由于不同成员在追求利益方面不可能一样,因此,造成个别成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产生的成本要由其他成员来承担。同时,个别成员努力创造的成果和收益,也不能通过制度安排来防止别人分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工不出力的人一样能得到与出大力的人同样的收益。这就造成了一个很突出的外部性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的上述制度缺陷,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自主,风险自担,企业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经营成果与投资者利益直接相关。并且,企业的独立性强,领导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因此,在需要作出重大决策时,能够减少决策失误,有效地控制对外营销渠道及其相应环节,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围绕产权价值最大化来安排。因此,国有企业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不仅不会在民营企业中出现,还会被转化为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所以,从制度绩效层面比较,民营企业要比国有企业占有优势。
决策管理体系有效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有着更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决策管理体系。
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因而其决策管理更趋近于市场决策。而国有企业,由于企业决策者并非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投资决策容易因为个人的好大喜功和官僚作风出现偏差,不仅决策低效,甚至还会引起资本外逃的现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更加具有效率。由于民营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决策权,一般不需要层层请示,所以,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比国有企业更迅速,更能根据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地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
要素价格竞争力强
早期民营企业竞争力主要受产品价格的影响,或者说是受产品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要素价格对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十分突出。民营企业的资金组织和使用成本,除了因为在诸如温州和台州这样的地方主要依靠民间融资解决,从而显得比较高外,在多数地区其组织和使用成本不会高于国有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还是依靠自有资金起步,或借助集体资金求发展。因此,劳动力工资价格就成为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可以用很低的价格雇佣到所需要的劳动力,加上这些劳动力缺少国有企业劳动力的各种补贴,无论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都低于国有企业。所以,民营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要大大低于国有企业。